:::

以後我還可以看得到你嗎?(245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這是一句很可愛也很令人動心的話,它包涵了我喜歡跟你在一起、我現在有點捨不得說再見、我會想念跟你在一起的時光…等這麼多的情感,我們常會從小朋友口中聽到這句話,接下來就會安撫他、回應他的情感,或串起人際間的善意關係。而當這句話由一個孩子口中吐露出來時,我打從心底最想做的還有一件事就是跟他說:「能夠這麼說的你真棒,你不一樣了呢!」
       他,是個小三的孩子,同伴間相處時只要不順他的意,他就會在地上大滾哭鬧;同學有原因地拒絕他的加入,他就會覺得不被喜愛,自暴自棄地哭上半個鐘頭;同伴看到他很棒的能力,他會回應:「我一點都不棒」,並且做出被討厭的行為惹人生氣;明明是他很喜歡玩的遊戲,當同伴邀請他時,他竟回應:「哼!誰說我喜歡玩!」
       明明想跟同伴靠近,但又違背自己心意說些口是心非的話,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小時候的某些深刻經驗,讓他認為別人是會離開他的,所以他總是擔心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拋棄,動不動就測試別人的底線,看看別人會不會真的討厭他;並且說些虛張聲勢、違背心意的話搶先申明自己的不在乎,以免再次受傷…這種種行為都是他在無意識中使出來的生存及自保之道。也因此,當有一點蛛絲馬跡顯示別人不喜歡他時,他的傷心才會那麼地強烈。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難道他不知道他現在是否被喜歡,跟他的現在的行為有關嗎?理性上他當然知道,但因為總是被那種隱隱擔心受怕的心情給抓住了,因此那麼多無意識的行為才會出來做事。
       在團體中,除了幫忙他瞭解人際關係不是由別人決定,他也握有決定關係的掌控權,因此他想要跟大家距離遠或近都是由他的行為決定;也讓他知道同伴接受他的人,但不喜歡他那令人覺得難以親近的行為,人跟行為分開了,讓他少點擔心被排拒在外的感覺,多點心力花在學習適當的因應行為上;當然最重要的是,同伴理解了他只是擔心別人會不會討厭他,當看到他平時呈現出的親和行為說明他想跟同伴在一起,也努力地在關照他人時,跟同伴的距離變得更近了。最先令我驚訝的轉變是,他在團體中說:「在大家面前說話我會害羞啦,我不想站起來講笑話,我要坐著說。」那一刻,我知道他對這個團體已經有信任感了,因為他知道坦露的情感可以被接受,不擔心會被拒絕了。    
       當然他的經驗也做了個別的整理,漸漸理解那是小時的經驗,跟現在的大家沒有關係,分化的過程讓他較可以享受人際間的溫暖與尊重,而不是擔心無法預知的壞結果。因此跟同伴變得更親近,是自然的結果,因為他終於可以順從他心底的需要,不用那麼擔心會不會受傷了。一次,當一個小朋友要離開團體,跟團體說再見時,只見他靠近對方說:「以後我還可以看得到你嗎?」這句話當然激起了團體間善意關係的連結,但對於他,我覺得更有意義的是,這是渴望親近、渴望有連結,以往被他深埋而不敢坦露的情感,他終於可以坦率地表達了,這真的是跨了好大的一步呢!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