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衝突關係裡負起責任(238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咪咪正專心的看著卡通,小威走進客廳,拿起遙控器就轉台,然後邊說:「讓我看籃球賽現在幾分了?」咪咪哭了起來。引來爸爸的關切,問小威:「你對她做了什麼事? 」向來對爸爸畏懼三分的小威說:「我又沒有怎樣,是她自己愛哭的。」爸爸安慰咪咪後,得知原委,生氣的對小威說:「明明是你的錯,還不承認。電視關掉,去罰站,給我反省反省。」小威委屈的說:「她又沒有說不能看。」爸爸火更大:「還狡辯,今天都不准你看電視。」

       「都是他……我又沒有……」

       「如果她沒有……我就不會……」

       這些都是當孩子不敢承擔責任時的推諉之詞。總而言之,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聽到孩子總是把責任怪到別人身上,父母難免有時會火冒三丈。可是想想很多政治人物及官員,每當出事時,在媒體上也都不斷的陳述:「不是我的錯,都是……。」這麼多大人都無法承擔責任了,我們又能要求孩子多有擔當呢?說穿了,大人小孩都一樣,都有可能因為怕被責難而不敢勇於承擔任。

       處罰了小威,他就真的心甘情願的負起責任,以後行為有所修正嗎?可惜不是。小威因為被處罰,情緒停留在「都是咪咪的哭導致事情變這樣。」邊罰站,然後心中開始想起新仇舊恨:「妹妹每次都用哭的,讓爸爸幫她,最可惡了。爸爸最不公平了。」然後越想越委屈,不禁也哭了起來。這時的他,完全不願去想,也不願承認這件事情裡他該負的責任。

       可是,在這個衝突事件裡的另一位主角咪咪,整個事件好像跟她沒有關係。表面上她是一個受害者,可是這件事如果就這樣落幕,那麼咪咪又學到什麼呢?雖然她看著哥哥被處罰,心中可能有一點點的罪惡感。可是她只知道這招最快也最有效啊!

        幫助孩子在人際關係裡負起責任,重點不是要論對錯,目的也不在追究是誰的責任。因為重心如果放在這些,孩子就會忽略了真正的負責是只是需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孩子的衝突產生時,大人可以協助孩子學習的事:

一、承認問題來了: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承認錯,代表的是要承認自己很糟糕,而且會被責難,就會很不想負責。但若他們發現父母的態度是錯了沒關係,這是一個學習的經驗,他們才會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失誤,因為他們面對錯誤的理念是「錯不是錯,而是問題來了,只是需要解決。」

二、知道我有力量影響事情結果:

       「我有能力讓事情結果變得不一樣。」的正面想法會讓他們較願意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需要了解問題,雖然是不好的結果卻可以成為學習的參考經驗。孩子需要想想為何會變成這樣的結果?除了怪對方外,自己如果當初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從這裡幫助孩子了解個人不同的選擇會導致不同結果,他們在事情上是有影響力的。

三、重新想想自己要什麼: 

       問題解決需要一個目標,才能找到可行的方法。衝突的雙方都需要想想自己真正要什麼?例如小威的目的是要看籃球賽得幾分了,不想被處罰。咪咪的目的是希望小威尊重她,先徵求她同意再轉台,但不希望小威被處罰。

四、提升協調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下來孩子才能思考以後碰到類似事件,要怎麼做才能達到目的。可以陪孩子想想各種可行且做得到的方法試試看。像咪咪可以練習提出自己的主張,告訴小威:「等廣告再讓你看。我還正在看,請現在轉回我看的頻道。」小威則可以提出需求,告訴咪咪:「我很急著想知道現在籃球比賽幾分了,拜託等進廣告時讓我看一下,好嗎?」

       孩子人際關係的經營,衝突是必修的一環。孩子的衝突在大人眼裡,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他們來說,可以在這過程不斷學習適當表達自我,了解和體貼別人,及尋求你好我也好的解決方法;可貴的相處經驗是這樣累積出來的。所以衝突產生時,幫他們看到自己正面的影響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他們才會勇敢的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