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人際間的霸凌PART 2~從孩子們的角度來研究減低霸凌的可能性(258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如月刊257期文中所提及,一個霸凌行為的產生源自各種不同的原因,也造成了或深或淺的影響。那麼做甚麼可以減低或避免霸凌產生的可能性呢?

*從霸凌者的角度來說:

一、學習正道而出:自己的需要、心情、權益被影響了,能夠更明朗的自我主張,如:生氣對方的行為,就試著把在意的事說出來;心理受傷了,就讓別人知道你需要被安慰,更坦率地接受自己是需要被重視也被理解的。

二、能自我悅納:也就是能如實地欣賞自己、接受自己。好好地欣賞自己已經擁有的能力,或自己有別人沒有的特質,知道那就是我;也接受我有不完美的地方,接受我會欽羨他人的能力,接受我正在學習,知道我也想讓自己更好。

三、學習接受差異性:外表是天生的,個人無法決定;成長的環境不同,形成的個性、習慣與價值觀也不一樣,跟自己有差異並不代表比自己差勁,試著接受別人跟自己的不同,是不容易但卻很重要的事。
再沒辦法,就容許自己當下仍會有討厭對方行為的心情,但仍是需要學習尊重對方跟我有一樣的權益。

*從被霸凌者的角度來說:

一、能自我悅納:能看到自己的優勢或特質,不會被外界蓄意的評價打擊成功;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學習調適。
       曾經看過被說矮的孩子回應:「你是說我短小精悍嗎?」另一位被說聲音很高、很娘的男孩子說:「不覺得我這樣很適合男高音嗎?」也曾有一位青春期冒很多痘痘的女孩,被指出是不是臉沒洗乾淨時,她說:「才不是這樣,我努力清潔也早睡還是這樣,醫生說是賀爾蒙的原因啦!」
       當孩子可以接受自己時,不會被外界聲音隨便左右,會設下一道堅固的自我肯定之牆。

二、學習自我主張:明確地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如果對方還沒有尊重他人的能力,試著找出對方在意的方式。如:有一位國中女生下課屢被男生傳鉛筆盒,一直抗議沒用,後來在團體同伴的建議下,她陸續用了兩種方式結束這困擾的狀況。一開始她擺臭臉,直接跟男生們說:「再拿我就去找訓導主任!」並作勢往訓導處走,男生們安定了一陣子。之後惡作劇又開始後,她拿起書包大力往桌上丟並說:「還來!」男生們震驚於她非比尋常的反應方式,再也沒打她的主意。
       再不然,就說完自己的主張後,置之一旁不再理會。如:也有一位孩子總是被一群同學亂取綽號,無奈的他後來這麼說:「叫你們別說了也沒用,那你們繼續說,我走囉,BYE!」然後他的心裡想著:「你們繼續幼稚吧!」

三、讓自己有後盾:如:有朋友,朋友就是力量,即使只有一位也好,能聽自己訴苦,也能陪自己度過不好過的時刻,不會孤單。必要的時候,跟自己信任的大人(父母、導師、輔導室老師)討論這些困擾,因為有些事不是僅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解決的。

四、該做的做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即可,並瞭解那是生活的一部份不是全部:當你盡力地做了你可以做的事,但局勢仍然沒有轉變時,不要認為那是自己的問題,因為別人有別人成長的時間;也不要讓它影響你全部的生活,因為還有其他很棒的事等待著你,如:學校裡其他還不賴的朋友們、下課後自己喜歡的才藝課、回到家後自己喜歡看的電視或遊戲…。忍受度過這段曖昧不明的時光後,再來看看它對你的影響度及重要度有多少。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

有判斷地選擇你可以做的事:當你看到同伴在做不正義的事,不要把它當成沒甚麼而加入陣局,或是擔心不跟著做會被排擠,因為你正在為自己選擇不讓自己後悔的事,這件事是要很有判斷的人才有能力做到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能力僅有一點點,那麼離開現場是個好方法。
       如果你希望這件事能被關心,私下讓你相信的大人知道這些事及並說出你的擔心,讓他能夠伺機處理。
       如果你在班上有影響力,或是霸凌者的好友的話,你可以試著制止他:「別這樣啦,這不好玩!」或轉移注意:「走啦,把握時間去打球!」

       每個孩子都有能力足以影響霸凌事件產生與否,或減低被影響的可能,不會僅僅待在迫害或受害者的角色,這麼看來,孩子們仍是能自己決定局勢的,真好!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