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一群善於分享的孩子們(230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在我們友緣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團體,這些孩子總是很關心友緣月刊的內容:這個月的月刊有我們團體的分享嗎、寫的是我們曾說過的什麼事呢…。除了看到自己曾經分享或討論的議題得以呈現於文字,而覺得有趣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是擁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與人分享的能力。
       他們有些人是在國小年紀,帶著不知如何跟周遭的人有好關係的疑惑,懵懵懂懂地進了團體;而有些人是在國中年紀,帶著怎麼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得以自處的不解,有所目標地加入團體。不管當初帶著什麼樣的疑惑進團體,現在的他們,因為與團體裡的同伴一起經歷過生命中的大小戰役(考試、與父母的衝突、被同學有意無意的排擠…),有過征戰經驗的他們,似乎總是可以翻開自己的作戰記錄與同伴分享曾有的經驗與心情。
       比如:曾經在同儕團體中因為不知道怎麼接近同伴,而選擇自我孤立的小馨,回溯起過往的歷程時,有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當時自己認為頗為尷尬的處境。那時心裡有著很多的擔心:話不投機怎麼辦、熱臉貼冷屁股怎麼辦、說的話題別人覺得很無聊怎麼辦、我的回應別人覺得很冷怎麼辦…,因為這麼多擔心把自己綁住了,讓自己困在小框框中,很不自在也很辛苦。之後把自己對同儕需求的標準減低~有個聊天的對象而不是成為好友;把對自己的期待放鬆~聽或加入就好而不要求一定要很熱絡,抱持著這種低期待、順其自然的態度,慢慢地在人際間不會那麼的有壓力了。身為過來人的小馨,曾對很渴望與同伴有好關係的團體成員分享:千萬別一直評價自己做得好不好,也不要以為周遭的人都在注視著自己,這樣反而會過於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這可是很有壓力的呢,自己覺得想怎麼做就去試試看吧。
       而彼此有著信任關係,不會帶著評價眼光看待彼此的他們,只要遇到生活中棘手的事,團體是最佳的分享及諮詢園地。比如,父母總是把焦點放在惹出一大堆事端的妹妹身上,家中任何的事務都要遷就妹妹,相對於妹妹,小薇表現得好被視為理所當然。當發生問題時,不同於大人對妹妹的寬容反應,小薇總會被過度責難。這些與妹妹的衝突、對大人的不解及憤怒,還好在團體裡,有人可以訴說、也有人懂,更難得的是大家不會因此責難妹妹及父母,小薇因此可以沒有罪惡感地訴說自己的心情。當找到自己的需要:被傾聽、被理解、被支持、解決方法、新的觀點…,相對的,棘手的問題稍稍地縮小了。
       在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他們開始接受並理解,生活中一定會有開心的事及大大小小的難題,他們了不起的並不只是解決了一個個的問題,而是增加了跟這些困擾問題相處的能力。也可以這麼說,因為耐受度增加了,因此生活讓他們覺得困難的程度減低了。怕什麼呢?不安、困頓、矛盾、猶疑不定…,這些重要的心情與事件有人可以一起分享,一起傷腦筋,一定過得了的。或許是因為抱持著這種態度,他們才會不吝於分享自己的經驗,樂於在月刊中尋找他們的相關片段,我猜他們僅是想跟大家說:OK的啦,有些事情雖然很難,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