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儕力量大(205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有些孩子不喜歡開學,但是想到可以跟同學一起玩,竟成為他想上學的動機。相同的,有些孩子則因為「沒有人跟我玩、沒有朋友」而不想上學。

  「朋友」對於進入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多重要啊!進入小學階段,孩子跟人的關係,從較重視大人,逐漸轉移到跟同儕的關係。因為興趣相同,可以分享許多同樣的經驗,同儕讓他們有歸屬感;也因有好朋友,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這些感覺,讓他們許多行為受到影響。例如:仔仔非常聰明,卻沒有信心。因為怕失敗,只要沒玩過的,他的反應就是他不玩。但是一個小朋友的一句話,卻讓他有了些轉變。那時大家在討論要玩什麼遊戲,有人提議玩躲避球,仔仔說:「不要,太熱。」大家提供一些解決方法他都不要,後來他說是他沒玩過,這時阿德說:「仔仔你那麼高而且又很壯,你一定很會打躲避球。」聽到這番話,仔仔楞了一下,沒多久,他就說:「好啦,我跟你們去,但是我要當外場。」對於一個什麼都不願嘗試的孩子,從自己可以做的地方,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這個階段,孩子透過同儕的眼光看自己,產生了自我概念,像前例的仔仔,因為同伴的誇獎,得以提升對打躲避球的信心;有的則因為在乎朋友,開始修正社交技能,例如常插嘴的小朋友,因為有朋友反應不滿,知道了持續這樣會交不到朋友,所以開始學習等別人講完。同儕也會刺激認知的增進,有研究指出,小朋友一起工作時雖然容易分心,但卻會讓他們喜歡該項工作,有時甚至學得較多。同時也因為有同樣的生活經驗,一起分享時情緒得以抒解。

  如果孩子朋友都像阿德這樣多好!可是有些朋友令父母擔心。例如曾有父母困惑家人從不講髒話,孩子哪裡學來的呢?他們覺得一定是受到朋友的影響。講髒話的原因很多,跟著同儕一起講也是有可能的。

  不管好或壞的影響,孩子因為需要同伴認同,被影響是難免的。父母不可能因擔心負面影響,就禁止孩子跟同儕接近。其實當孩子被影響時,往往是瞭解他的契機。想想同時聽到同學講髒話,為什麼他會學?有些人卻不會?他想表達什麼呢?是擔心不被認同?不知如何表達生氣?還是因為有伴,鼓起勇氣表達對大人禁忌的不滿?瞭解孩子真正想法後,才知道怎麼幫他啊!

  同儕對於孩子的影響這麼多,但現在的孩子受到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少子化、還有科技高度發達的影響生活模式,在以課業為主的學校及安親班以外的環境,很少有機會可以跟其他同儕相處,也不知如何建立好關係。父母如能提供孩子更多跟同儕相處的機會,例如到公園,或與社區孩子一起玩追跑、牌類,球類等遊戲,透過一起活動練習表達自己,瞭解別人,還有跟別人合作等等都是很好的機會。除此之外:

一、幫助孩子跟別人有良好互動:例如問孩子:「做什麼事情,朋友會喜歡?不喜歡?」「朋友做什麼事,你會喜歡?不喜歡的是哪些呢?你怎麼表達呢?」

二、父母不介入,但要提供孩子傾聽的機會:讓孩子願意說;瞭解困難,適時提供協助;引導他們判斷適當及不適當的行為,找尋適當的其他替代行為,才不會盲從,無區辨能力。

三、若需要介入孩子間的衝突,記得「三不」:不批評、不責備、不(馬上)建議。可以提供「三要」:要傾聽他們的想法、要幫助雙方對話以瞭解彼此,要協助雙方找出雙贏的解決辦法,而非只能附和別人或堅持己見。這樣才會有更好的關係,也才能學到經驗。

  另外,視需要找兒童人際關係專責機構,請專業老師協助也是一個辦法囉!

  開學了,快樂的學校生活需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作後盾,雖然孩子跟同儕相處需要學習,但如果能夠有父母的陪伴,情緒支持及瞭解,對他們就是很大的助益了。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