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孩的發展首要於情感的支持(204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這幾年的社會新聞中陸續有小女生在網路上結交網友,進一步約見面後卻受騙甚至受暴致死的案例,原本看似一般的交友卻成了社會事件。看到這類的新聞,相信身為大人的我們一定會有不少疑惑閃上心頭:「她們為什麼一點戒心都沒有」、「難道不知道網友所說的訊息是騙人的嗎」、「為什麼要透過網路交友呢」……。或許她們不是不知道,而是有著更大的心理需要,讓她們沒有機會深思這些危機。
       很多研究可以看出,親密關係對女孩遠比對男孩重要:心理學家季里根的研究也認為女性較少以個人的成就,而多以和他人的關係來界定自己;另一學者馬西亞也提出在青春期階段的女孩,自我認同與親密關係是同時發展著。理想的親密關係發展,是指能與他人享有一種開放、支持、關心的關係,同時又不擔心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的個性身份。
       想當然爾,家庭是最早發展親密關係的實驗場,在這裡孩子分享他們的想法、情感,也期待在過程中得到支持與瞭解。但或許是在家庭裡得不到期待中的親密關係;另一方面也由於中高年級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們的親密需求,除了家人外漸漸地轉為同儕團體;再加上現今網路發達,因此網友成了這些情感空虛的女孩們索求親密關係的慰藉。在網路世界中,話不投機就下線離開,再去尋找自己想聽的話,當找到被支持的感覺了,就認為他一定是個會關心自己福祉的同伴。在這過程中的確找到了期待中的情感歸屬,但她們忽略了在生活中當遇到意見、觀點不同的人時,也需要學習如何磨合到能彼此共處的狀態。
       我相信很多家長們不是不瞭解孩子有這些需要,除了工作忙無暇顧及外,在教育諮詢線上發現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過程中,因為擔心孩子不學好,很容易便急著搬出教育及導正這一面的角色出來,所以孩子感受到的多是被罵了或不被瞭解的感覺,越來越不想跟父母分享事情,心理距離也漸行漸遠。企圖影響孩子能正向的發展的確很重要,但孩子的心理一定要跟父母近一點,感受到的是愛而不是控制後,父母對他們才會有影響力。因此當孩子分享生活事件時,父母能先瞭解孩子要說什麼,甚至聽到孩子的情感是很重要的。
       在實務經驗中發現,這種情感歸屬的生活體驗有時透過自然的團體(如手足、同學)得以滿足,但孩子若缺乏這一類的資源,意圖性地幫忙孩子有個人為團體(如成長團體)是需要的,因為這足以替代她們去尋求網路交友的可能性。當她們有一群得以聊盡生活大小事件的同伴,那麼她們將會有「哦!原來你也是啊」的共感,在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通的思考路線來回思量,透過人性的、內在自省的態度彼此回應。這樣的過程中,共同感覺多,理解也深,願意調整的意圖也較強。有些時候,生活中的問題在大人的幫忙下,很快地出現了解決案,太快閉幕的話,孩子就少掉了瞭解自己及思索外在反應的機會。這不僅是青少女階段孩子的需要,若能盡早為即將步入青少女階段的孩子(中、高年級女孩)做此安排的話,她們將能更早經驗分享、彼此接納、擴充思考及找到情感歸屬的生活體驗。
       當孩子已發展到此階段時,這時的家長們需要自我安慰的是,孩子是正常發展的,已經處於更高層次的發展需要中。接下來可以做的是如何正視孩子的需要,讓她們在這階段中得到適當的滿足,這樣孩子定能朝適應良好的方向發展。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