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勵是尊重每個人的人權(204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大人如何看待孩子,將影響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如果大人認為孩子是笨拙、暴力、故意、怎麼教都教不會,他們將會在心中烙印:我是不好的、我是糟糕的、我是壞小孩、我是沒有價值的。當孩子這樣看自己的時候,即便很多事情他們可能做得很好,「我不夠好」的陰影還是會出來干擾他們的信心,這可能是某些人表現優異,但還是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基本人權,保障孩子的權利是承認他們身為人,有和其他人一樣享有相同的權利,這讓孩子感受「我是有價值的」,進而對自己產生信心。許多孩子的人權被傳統價值觀給取代了,例如兄友弟恭、待人和善、慷慨大方……等等,不是說這些價值觀不好,而是當這些價值觀和孩子的意願互相違背時,在要求孩子要符合良好特質下,他們的基本人權(相互尊重,你有你的權利,我有我的權利)可能是被忽視的。

  A同學想借B同學的鉛筆盒看,A跟B說:「你的鉛筆盒可不可借我看?」B表示不願意,A沒有放棄繼續懇求,B後來說了一連串「*※&#%」的話,剛好被大人聽到,認為B態度惡劣,要求B要跟A道歉,B堅持不道歉,為何呢?大人想教育B適當的口語表達是很好的方向,也是B需要成長的地方,但是用道德性的要求似乎達不到效果。要讓B更適當的表達,首先需理解B的心情:我有沒有權利拒絕?我已經說了,對方還勉強我,我不喜歡被勉強,反正好好說沒用,罵髒話或許管用一點。

  當瞭解問題不只是單方,而是雙方互動下的責任時,就可以將兩人找來,好好釐清問題的癥結,首先可以鼓勵兩位願意面對問題,很勇敢,然後問兩位人有沒有權利提出要求?人有沒有權利拒絕要求?當雙方都同意這兩種權利後,再問B講一串話最主想表達什麼?如果要表示拒絕時,怎麼說可以維持權利又不會傷人的?等找出適當的語言就可以鼓勵雙方當場練習,A要學習不勉強他人,接受別人可以拒絕,而別人拒絕和喜不喜歡自己沒有關係。B要學習的是告訴自己:人本來就有權利可以拒絕,練習適當的表達才不會讓自己被誤會。當鼓勵每個人有權利時,他們將學會相互尊重的人際關係。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