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戲能力,從觀察模仿開始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前陣子,有個低年級的孩子-小恩,在團體玩摸黑(矇眼抓人)時,突然大聲地說「不玩了!」,氣噗噗地衝出教室外,其他孩子愣在原地,不知道小恩怎麼了。原來是自我要求很高的小恩,希望自己當鬼的時候,也能夠像其他人一樣厲害,抓到一、兩個人。然而結果不如自己所願,氣惱自己之餘,也很挫折,不想再繼續玩了。

  小恩的怒氣稍微平復之後,我問小恩「你當鬼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呢?」小恩不發一語,只將手臂向外伸直,掌心朝外,雙手做出「停止」的動作。我好奇地問他「為什麼會想將手伸直呢?」「因為怕眼睛看不到會撞到牆壁啊,把手伸出來,手會先碰到牆壁,這樣就不會撞到了。」我聽到後,先是佩服小恩保護自己的能力,也邀請他想想看,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既保護到自己又增加抓到人的可能性。小恩想了一陣子之後,面有難色地搖搖頭。這時,很會當鬼的毛毛馬上自願當鬼,表示可以幫忙,於是我請小恩跟其他孩子一起觀察毛毛如何當鬼。

  毛毛當完鬼後,小恩自告奮勇地表示想要再次挑戰當鬼。這次,小恩的方式不一樣了,並且順利地抓到了兩個人。我驚訝地問他怎麼做的,小恩開心地手舞足蹈「因為我會把手放在前面,也會往兩邊揮,所以就碰到啦!」原來小恩觀察到毛毛當鬼的時候,有時手也會往前伸直,有時則向兩旁揮動,甚至移動速度忽快忽慢,令人摸不著頭緒,一方面保護自己,一方面也增加了碰到別人的機會。從那次經驗之後,雖然小恩有時仍會沮喪,但他已經不會再放棄挑戰,知道抓不到人不是自己不好,瞭解只要不斷地學習好的策略就有機會成功。

  孩子對自己有所要求、在乎遊戲結果,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過程中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項,並針對比較弱的能力,指引他們學習的方向,例如藉由觀察與模仿同伴在遊戲中的策略,增強自己遊戲的能力與信心。若有了一次成功,那麼下次孩子也就更願意嘗試,如此一來,也會越來越有自信,在學習新的事物時,也就不會再那麼挫折,並且更能夠堅持下去了。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會經由觀察他人的行為與結果,進而調整自己的做法,藉此學習到新的能力,在小恩的例子即是如此。小恩很喜歡和同伴一起遊戲,卻總是沒有好的成功經驗,而感到氣餒。但經由毛毛的示範,小恩可以模仿他的動作,在保護自己之餘,也能夠運用策略抓到別人。這也是團體最大的功能與魅力,團體如同一個小型的人際圈,提供孩子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觀察模仿的機會,進而內化為自己的優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