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才有共識 先釋出才會共好(273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少子化及自我意識抬頭的關係,現在小孩的發展大多傾向「考慮自己」比「考慮他人」多一些,「在乎輸贏」比「在乎過程」多一些,如何透過遊戲來提升互相了解、合作及共好的機會而不又是輸贏,真的非常地重要。
       小麗和小花都是小四的女生,小麗性格較急、在乎輸贏,小花較深思熟慮、在乎關係,兩個性格不同的人,經常會激盪出大大小小的火花。小麗在玩遊戲時經常對小花說:「快點快點!」即便了解小麗沒有惡意,只想要遊戲進行快點,或是小花提出:「這樣被催壓力滿大的」,對小麗都只是短暫的提醒,並沒有造成行為的改變。直到有次她們兩個玩拉密時,小麗花了較多的時間思考時,小花突然說「快點快點!」後,小麗眉頭深鎖,我就問小麗:「這樣被催的心情如何?」小麗說:「不舒服!」我問小麗:「你是故意拖延嗎?」小麗說:「不是,還在想。」「所以之前小花會不會跟妳一樣只是還在想,聽到「快點快點」真的很不舒服啊。
       後來我就帶領兩個人討論,怎麼樣可以用等很久,又不用催對方「快點快點」,後來她們約定,以後不催對方快點,但是可以給每個人兩分鐘思考的時間。當她們充分體驗到被催的心情後,就可以感同身受她找到更滿意的方式相處。
       有次兩人玩「璀璨寶石」時,她們都只收集寶石,卻不用寶石來購買,遊戲就瞬間卡住。我提出問題:「我們現在卡住了,妳們有什麼想法?」她們說想出牌,但是少了什麼顏色,後來發現需要的顏色都在對方手上,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決定點:要共滅還是共好,原本可能會選擇共滅的小麗,因為停在這裡她會是贏家,竟然釋出善意說:「我釋出小花需要的紅色,然後幫助老師出牌,就可以獲得我想要的綠色。」因為這個善意的共好意念,讓遊戲流動,讓關係也流動了。
       很多道理孩子可能腦中都懂,但是卻常常做不到,唯有親身體驗,慢慢會經驗到:唯有了解才有共識、先釋出才會共好的精神。這是團體可以提供的最大好處。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