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際專注~專注自己與他人(246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當代研究EQ的心理學大師丹尼爾高曼,及系統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在~未來教育新焦點~這本書中提到,現今分心世代的孩子,如果能擁有三項內在能力~聚焦於個人內在系統、他人、外在系統,他們將能在新環境的挑戰下成長茁壯,這些能力或許是再怎麼尖端的科技,也取代不了的能力。 
       這三項能力的學習場域其實就在平常生活中,但皆需要透過意圖性地帶領,孩子才能潛移默化。這是一門大功課,也需要長時間的練習,絕對不是僅僅上幾堂課就可以擁有的能力。但抱持著有開始就會有萌芽跟發酵的可能性,我們企圖想在這次營隊中,幫忙孩子練習其中兩大能力:專注於自己及專注於他人的能力。
專注於自己~覺察情緒、需要與衝動,由我掌控,而不是被它們帶著走
       曾經聽過一個小故事:兩條小魚游啊游遇到一條大魚,大魚跟牠們打招呼,並問道:「孩子們,這水怎麼樣?游起來感覺如何?」兩條小魚繼續地游了一段時間後,其中一條小魚納悶地問另外一條:「什麼是水?他說的感覺又是什麼東西?」
       有些時候,人跟那條小魚一樣會無意識地活著而不自覺,不知不覺就被自己的需要帶著跑,被自己的情緒影響而做事,也被自己的衝動所催促做了後悔的決定。孩子更是這樣,所以慾望不被滿足,就開始私下運作;難過、生氣了,就想逃開或反擊洩憤…。但這真的很難苛責他們,因為才剛脫離原始本能行事的階段,要他們能有判斷地因應,是需要有足夠的專注於自己內在的能力,也就是知道我有需要、理解因為什麼事我在情緒中,為了滿足我的需要、撫慰我的情感,我學習用合適的方式處理。
       這麼一來,他們需要練習兩個能力幫忙自己專注於自己的內在世界:
*想一想:清楚自己的需要、心情來由,也能意識自己被這些想法所影響。
*理一理:協調自己的想法、心情及衝動,學習安撫自己或平和地自我主張。

       知道了世界上有水的存在,與瞭解感覺是怎麼一回事的小魚,才會知道自己在水中,開始會去感受水,當水的好處、水的變化都摸透了,牠們才能享受水。孩子也一樣,當理解了自己的需要、情感與衝動後,才能與之共處,並且決定怎麼為自己出征,得到想要的結果。
專注於他人~理解同伴的想法、情感,學習適當回應或關心
       像大魚一樣,能夠去理解即便是同在一個處境下別人的想法與心情,而不是憑自己的感覺、想法來認定,那即是專注於他人的能力。
       這需要先有前述理解自己內在世界的能力,才會知道或許別人跟我一樣,有自己的想法、心情、決定流程;再加上去除自我中心,知道別人跟我的想法、立場也許不同,所以會採取跟所我想不一樣的結果。而專注於他人有三方向的能力需要學習:
*同頻:理解別人的想法,用對方理解的方式溝通。
*同理:感受到別人的感受,用適當的方式接近對方。
*關懷:付出適當的行動,關懷他人。

       當有了專注於他人的能力,想法與心情能予以理解,相互溝通,知道我做了什麼影響對方,或對方基於什麼原因採取了某些行為,這麼一來,孩子才能與他人共容地合作,創造自己想要的伙伴關係。
       人際專注看起來是門大功課,但是像海綿一般努力吸收的學齡階段,正是得以開始開發及培養的大好時期。父母親需要像大魚一樣,提醒孩子感受自己,看到外界,如此一來孩子才能專注並悠游地享受我與人際間的互動。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