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年來過動兒的數量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他們常影響著班級的上課、也容易和同學、老師、父母產生衝突,在惡性循環下,直接衝擊的是人際關係。近幾年來無論電話的教育諮詢,或到基金會求助過得過動兒,有越來越多得趨勢。友緣基金會累積了許多的臨床經驗,為了將經驗和父母分享,友緣基金會將這樣的經驗整編成冊,其中友十一篇市有關過動小朋友自己的疑問、和生活中他們在人際關係上所碰上的困境,提供給父母親更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另外四篇是以父母親的角度來呈現,總共十五篇的文章,提供給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的使用手冊。當然同時也可以提供給學校老師在教育孩子或家長溝通的參考。
孩子是我們社會的資產,有健康快樂的下一代,將來才有和諧的社會,友緣基金會希望和老師、父母、孩子一起努力,使我們社會更幸福。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 廖清碧
《大手牽小手 帶著自信穿越生活的挑戰》
人際關係像一面鏡子,每個人在其中看見自己和自己的潛力。
對發展中的孩子來說,更要如此。無論是「與父母的關係」或「和朋友的關係」,都會直接影響孩子對自我的概念和各種社會性能力的學習。
二十二年以來,友緣基金會一直致力於和父母合作,建立優質的家人關係,也協助孩子經營創造性的友誼,我們看見許多孩子和家人關係更親密,和同伴相處更歡笑,因此更熱衷於活著,並積極努力學習活得更好。
但是最近友緣發現,還有一群過動兒童引人注意。這些孩子因為注意力不足、衝動、自我中心和思考個性上的執著都影響了與他人的互動,遺憾的是,他們從父母或同伴關係中看到的自己,其實是有些「身不由己」的自己。他們很想控制自己,把事情做對做好,也很在乎自己是不是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雖然很努力著,甚至比他人更拼命,他常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他們的行為,和一般孩子一樣,被心理和情緒因素影響著,但是,不一樣的是,他們也額外因為某些特別的生理上限制而受苦著。他們有著和每一個孩子一樣的需要,同時還是有一些特別的需要。
友緣基金會詹純玲老師,很瞭解這些孩子的特別需要,十二年和孩子一起工作的實務經驗,讓她能更敏銳地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要求孩子學習,如何細部化地幫忙孩子一步一步練習,或創造更多的空間讓孩子反芻沉澱經驗。詹老師十分認同一句話:「需要愛的孩子反而常用不被愛的方式呈現他們的行為。」他發現有些孩子,因為『身不由己』的行為,長期被誤解,導致自信心低落,而引來更多負面的行為陷入惡性循環中:我做不好,我不是好孩子,我做不到,我是沒有救的孩子,我不開心,我沒有希望了,我就是做不到,隨便無所謂。這些孩子其實比一般孩子需要更多的自信心,已及和大人間的信賴關係,唯有這個基礎穩定,孩子才會有充沛的內在籌碼,和自己的生理週旋
,為學習加把勁再加油。
為了幫助這些孩子,友緣基金會特別安排詹老師和他一樣有許多與過動兒想處經驗的楊淑芬老師,共同位過動兒設計了十二堂的人際關係課程。透過這些課程,希望能幫助孩子學習肯定自己、安定自己、發展他們最缺乏的內在語言、有說聽的能力、憤怒的情緒管理、學習思考行為及結果的相關性,以尋求最好的行動,然後創造良好循環的人際關係。
另外,為了對過動兒有更好的幫助,我們也安排了四堂的親子課程及父母講座的親子課程及父母座談會穿插其間。因為「自信」和「好的大人關係〈親子、師生〉」是過動兒成長的兩大支柱,我們邀請父母一起為孩子加持。
課程結束了,我們發現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也看到一些些的成長。最重要的,我們希望因為這12堂課的接觸,讓這些孩子埋下一些些自信的種子和對社交技巧的概念,往後因為父母的協助,能夠更上一層樓。正如有位家長說的:「我的收穫比孩子還多,因為我知道以後在家裡如何用這裡學到的態度和方法,持續的幫助孩子」。
為了讓好的經驗也能跟更多家長分享,於是這本手冊誕生了。我們希望藉著它,分擔父母的心苦壓力,為父母加油、學習在不確認的情況下安定和鼓勵自己。另外,我們也設計了「孩子心情‧天使出招」扮演孩子的小天使協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聲;及幫助孩子從生活中與別人互動的「小事」裡,找到一些些人際關係的方向。相信除了能幫助孩子從這些『小事』一點一滴的慢慢得到解套外,跟父母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我們的孩子不只是過動兒,他是可愛的孩子,只是同時有注意力無法及中的困難,或再加上控制自己的困難。世界上,又有哪一種人沒有自己性格上的獨特性,沒有自己需要突破成長的地方?如果社會對於各式各樣的孩子能有敦厚心量,那麼父母肩上的重擔將因此減輕,而孩子也能在被包容的關係中,對自己有好感,同時遇到自己的潛力。
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 黃倫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