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體所教的事(237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孩子們一定要提出問題,問題才會改善,他們才會有所學習嗎?在實務經驗中我們發現,即使孩子們很少在團體中提出困擾他們的生活事件,但在團體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中,他們會經驗這些課題,由此慢慢地調整新的想法甚至現實生活的適應將漸漸地好轉。
       有些時候,我會請孩子寫下他們的困擾,就此討論他們可以嘗試做的方向。一次,趁著只有我跟小禎個別相處的機會下,我請小禎看了一下一年前曾經困擾她的幾大問題:如轉到新學校很多事要適應很辛苦、覺得不容易跟老師相處、覺得同學排斥我不喜歡我…..等,再請她從這幾大困擾中挑出目前仍會持續困擾她的事。在挑選的過程中,我看著她開心地抿著嘴笑,並一個個把挑選出來的卡紙放在一邊,最後拿出一張卡紙,眼神直試著對我說:「只剩這一個。」
       我猜在挑選的過程中,她也開心於自己的成長:以前覺得很苦惱的事,現在好像沒那麼傷腦筋了;短短的一年中,自己突破了那麼多的難題。除了恭喜她解決了那麼多困擾外,我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努力地想了一下,一開始不好意思地說:「我也不知道呢!」之後神采奕奕地說:「因為我很厲害吧!」我也認同地表示的確是這樣,很困難的事,被她一個個地化解了,那真的是很厲害哩! 
       但我也瞭解對一個小學生來說,那是一言難盡的過程:在團體跟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小禎在許許多多的衝突裡,瞭解了很多時候同伴生氣是生氣對方的行為而不是討厭那個人,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讓小禎理解「同伴生氣我是跟我的行為有關,行為調整了,我們還是可以當朋友」、「不愉快的事情要說清楚,不用擔心說了朋友會不理我,因為說清楚才會相處地愉快」。
       相處磨合過程中,小禎也理解到再怎麼好的朋友也有令自己不喜歡的一面,再怎麼不喜歡的朋友也有可取的地方,所以漸漸地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特質。當同伴有時亂發脾氣時,小禎曾私下表示:「反正我只要跟她可愛的那一面相處就好了,亂發脾氣是她自己要學習的地方!」
       以前,當好友A跟小禎說好友B的壞話時,小禎常直率地跟好友B分享,結果覺得被背叛的好友A,與擔心被排斥的好友B聯盟起來排斥小禎,這些重複的經驗一再地讓小禎在友誼中受傷。當然同樣的相處模式也曾發生在團體中,但當小禎理解好友A們僅是要抱怨一下清個垃圾,才會有能力再跟好友B們相處,並不是真的不想理好友B們時,小禎瞭解當又有好友講誰誰誰壞話時,她只要當個垃圾桶聽就好了,什麼都不用做,不要幫對方說好話也不要火上加油。最近她很開心地表示,朋友們都會拉著她分享很多事,她感覺自己好像是班上最有人緣的人。當然囉,擁有好的傾聽者是每個同伴的需要。
       小禎很少在團體中分享這些令她困擾的事,但是帶著原本的模式與團體成員相處的她,自然就會經驗到類似於學校生活中的處境,在這樣的過程中,透過團體成員的澄清或互動,幫忙她有不同的體驗,新的想法與觀念就會慢慢地堆疊上來。雖然,接下來小禎會遇到的課題可能不同,但是帶著曾經過了重重難關一一解決每個困難的自信,會幫忙她往後更相信自己的能力。
       這不是大人告訴她的事,是團體中的成長經驗教她的事。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