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人際智慧王(240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學數學、國(外)語文等科目對我們的好處,淺顯一點地說,就是能夠算數、運用錢、表達、溝通…...;深奧一點地來看,就是有邏輯、推理能力、善用精準的語言文字傳遞意圖、瞭解別人要說什麼…...。因此,我們的學習或生活經驗,會因為運用了這些紮實的基礎,而更加豐富、更有收穫。但是有一門學問,我們每天都會用到,卻很少人從基礎教我們要怎麼說(做),才可以達到滿意的結果;況且,更難的是,它有些時候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出題的人百百種、心情隨時會變,所以,遇到不可解,需要自我調適的機會很多。你猜出來了嗎?就是人際關係這門無邊無際的課。

  哪些是可以做的、那些是不能做的,這取決點是什麼?那些是我可以爭取的、那些是要學習接受的,這要怎麼拿捏呢?要怎麼說,是明朗適當的,不讓人覺得是鴨霸?要怎麼拒絕,是合理的,不讓人認為是無情?怎麼做,不讓自己委屈,又不會破壞關係呢?看吧!這真是很不容易的一門學問哩!

  這一代的孩子們跟以前不同的是,他們跟同伴的互動,雖多元但緣淺,大多因為才藝、活動聚在一塊,但真正相處而需要深入磨合的機會卻很少,過了就算了,衝突過後沒有辦法有新的理解,彼此來不及相互瞭解與滋養。況且在大人鮮少有機會陪他們討論的狀況下,他們在人際間跌跌撞撞的時間又拉長了需多,挫折更增。

  在實務經驗中,我們認為孩子個人及人際能力需要長期時間的培養,其獨立性、韌性及合作性能力才能有所提昇。在這麼多需要培養的能力上,那些是最基礎、可操作的呢?那就是…...

       有我~瞭解我在人際中的樣態以找到努力的方向;瞭解我在人際間的重要性以提昇自我概念;明朗的自我主張學習適切的表達
       
有你~瞭解人與人間是互相影響以學習合作;理解同伴的想法、心情以提昇同理心
       
我好你也好~學習多元的協調之道營造人際雙贏的可能

       當有了這些基礎能力,孩子自然能夠理解人與人間是有相互責任的,如:我要把我的想法說出來,不然別人不知道;我要怎麼說,別人才會聽得進去…...,在這樣的思維下,孩子也才會知道在人際間,自己是可以做主的,不是一直被影響的;同時,別人也是可以做他們自己的主,不是來服務我的。在這樣平等的關係中,才會有自主與相互考慮的健康人際關係。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