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表現是媽媽的成績單?(226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小茵終於可以上才藝班了,可是她的表現讓媽媽很失望。不喜歡的活動她就不參加;老師很溫和,她卻對老師講話很不客氣,種種的表現都跟她平日教導的不一樣。當其他媽媽談起孩子的表現時,她覺得很沒面子,不敢加入話題。媽媽心情沮喪極了,自問:「這就是我這麼努力付出,所得的代價嗎?」 

       原來媽媽婚前在職場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受肯定的人;孩子出生後,為了能夠全心全意照顧孩子,她辭掉了工作。一如在職場的努力,她傾全力教養孩子,因為孩子未出生前,她對孩子的未來就已有她的理想藍圖,她就像在完成一項企畫案一樣希望能達成目標。她的內心裡有個壓力:「我沒有上班,是個全職媽媽,我的孩子怎麼可以表現不佳呢?」不管對自己的期許,或面對別人的眼光,孩子的表現就是她的成績單。

       在這樣的壓力下,媽媽雖然對小茵有許多愛,但在教養上,採取的是嚴格的教育,說一不能有二,否則她就會用愛的小手,或用嚴格的眼光注視她,唯有這樣,才能達到她的目標。於是小茵在媽媽面前很聽話,但到了外面,發現那個大人不會像媽媽一樣嚴厲時,她就完全展現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孩子的表現,真的是父母的成績單嗎?這樣想,這個帽子扣得未免也太大了吧!孩子的行為,父母的教養方式的確會有影響,但孩子的先天氣質、排行、還有社會環境,包括學校、親友……等也都在塑造孩子的人格。我們只能說雖然其他因素也在影響著孩子,但父母是最後的把關者,是最瞭解孩子的人,結合這些影響力,幫助孩子走在適性的軌道上。

       有教養理想是好的,但當我們用的自己的壓力去教養孩子時,就看不到孩子的本質,變成好像只是在雕塑一個作品而已。可是孩子是人,是個有機個體,各自有自己的個性、潛能、想法等等,父母的工作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實現最大的潛能。 

       全職媽媽跟職業婦女一樣,對家庭的貢獻是一樣多的,只是工作內容取捨不太相同。但是有些媽媽卻似乎找不到自己的成就感,因此需要以孩子的表現幫助自己找到定位。當你有這樣想法時,建議你找到自己的價值及成就感,這樣就不會把教養壓力放在孩子身上了。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