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fun桌遊(238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妙探尋兇是推理性的桌遊,參加者需要猜誰在哪裡,用什麼器具殺人。有A、B兩群年紀相同的孩子都玩過,A群孩子以吵架收場,因為成功破案的孩子,非常得意的大笑:「我是第一名,YA! YA !YA!」,聽在其他孩子的耳中格外刺耳,有人反嗆:「有什麼了不起」、「你以為你最厲害嗎?」、「你上次還不是輸我」…被打槍的勝利者,當然不甘示弱的回擊:「怎樣,你想怎樣…」、「要打架嗎?」、「輸不起喔!」…原本是好玩、學習可以成長的遊戲,卻陷在爭輸贏、爭第一的漩渦,不僅破壞心情,更種下「下次再也不要跟╳╳人玩了…」的種子,真是得不償失。但是這種衝突、爭吵的場面,卻常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相信家長們心有戚戚焉吧!
       而B群孩子卻是happy ending,大家都認為每個人都是第一名,彼此若不合作,遊戲是不可能完成的,且人人都滿意自己的貢獻與付出,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呢?越來多資料及臨床經驗顯示,透過有目的、意圖性的引導或啟發,會幫助孩子從遊戲中學會社會化及潛能開發,包括提升解決問題能力、促進認知發展、增加對他人的理解、接受挫折、學會分享、討論、等待、幫助、培養創造力及擴散性思考、增進情緒與人格發展、去除自我中心等等。
       B群孩子在專業老師有目的(經營民主的團體)、意圖性(讓彼此的關係是合作、互助、分工而不是競爭)的引導下,從開始的選角色、誰洗排、如何開始,透過團體討論決定,過程雖費時,但可讓孩子充分表達意見後,練習溝通、協調的能力,更在適當的時機,拋出對的問題:「等一下若有人猜對答案,大家認為是誰的功勞?」孩子開始思考,許多答案紛紛出籠:「有說話的人」、「最後猜對答案的人」、「每個人」…,一一了解孩子的想法後,聽到多元的聲音,孩子會慢慢微調原本的認知,當每個人都肯定過程中自己的貢獻時,當最後一個人猜對答案時,不僅他開心,大家都開心,因為是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這樣溫馨、互助、有成長的氛圍,各位家長們會會希望和孩子玩桌遊時,能玩出這樣的好品質嗎?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