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歲到六歲的幸福存款~自我功能(第二篇)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有人形容三至六歲的孩子,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從自我功能的角度來說,小天使就是(超我),指孩子做出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例如,遵守規則、體貼父母、聽話……);小魔鬼就是(本我),指孩子依循本能反應(例如,隨意亂跑、大哭、大鬧、等不及……);而小主人就是(自我功能),指能同時滿足本我需求,又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例如:不如他的意,哭一下後,就可以等待)。本期將從情緒、行為及認知三方面,分享父母如何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自我功能,以掌握未來的發展、適應與人生。

  情緒方面,三至六歲是情緒發展的重要階段,情緒屬於本我,沒有對或錯,當幼兒哭、生氣、害怕、焦慮、緊張等等情緒時,最忌諱用強烈的「超我」教育小孩,如貼上「羞羞臉」、「愛哭鬼」、「膽小鬼」、「生氣包」等,這些標籤容易壓抑孩子的本我,讓他們誤以為有「情緒」是不好的,若再加上「你再哭、生氣…,我就不理你了」,會讓幼兒認為有情緒是壞小孩,而壓抑情緒,被壓抑的情緒容易像火山,在某些時候突然爆發。

  良好的自我功能是先同理「本我」,再依孩子的能力設立「超我」的行為標準。例如:孩子被踩到後一直大哭(父母希望他能降低哭,而用說的),可以先同理「本我」:「好痛喔,媽媽惜惜,哭一哭,沒關係」,再說「超我」的要求:「你先哭一哭,哭完再說」、「你一直哭,媽媽聽不到你要說的話」、「你要先哭,還是先說」,等孩子冷靜後,帶他去跟對方說「你踩到我了,好痛,跟我說對不起。」,慢慢孩子學會用說取代哭,能明朗表達就是有好的自我功能。

  在行為方面,也是先同理「本我」,再依孩子的能力設立「超我」的行為標準。例如幼兒想玩會發出聲音的收銀機,結果沒聲音,一直敲打甚至拿起來丟。父母看到先同理「本我」:「你好希望有聲音喔,好奇怪怎麼沒聲音呢?」,再提「超我」的要求:「我們看看,是不是沒有電池了。」和孩子一起研究,若成功:「哇,有聲音了,換了電池就可以了,好厲害喔」若真壞掉了「好可惜喔,壞掉了……」,如果孩子有情緒,轉移注意力後問「現在想玩什麼呢?」,最後跟孩子說,下次發現玩具壞掉時,找媽媽我們一起研究,變厲害喔!

  在認知方面,時常灌輸給幼兒這些概念,會讓幼兒的「超我」具有彈性:「做錯沒有關係,學會就好了」、「慢慢來,一天進步一點點」、「玩的開心,比輸贏更要」、「你做到了」,當幼兒能從自己能力可及的地方開始學習,父母經常看到幼兒好的地方及努力,就會讓他們更有信心,不害怕失敗,而成為有勇氣、自信,能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好小孩。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幼兒遊戲團體(4-6歲)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