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告狀為那樁?(247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媽媽在忙著準備晚餐,八歲的元元跑進廚房說:「媽媽,剛剛哥哥襪子脫了沒有放在洗衣籃。」媽媽回應:「妳叫他丟進去。」元元如接到聖旨般趕緊照做。沒多久,元元哭著跑進廚房:「哥哥打我!」媽媽氣急敗壞的丟下鏟子,到客廳大聲問哥哥小志:「你是怎麼回事?!自己不負責任,人家提醒你還打人!」小志既生氣又心虛的說:「我等下自己會丟啊!誰叫她那麼雞婆!我正在看電視,已經跟她說了,她還一直吵,說要跟妳說,我就打她了。她最討厭了,每次都這樣…。」這真是媽媽始料未及,本想藉由元元的眼線,多少可以減輕一些負擔,沒想到反而造成更大的事端。

       媽媽靜下心來想,小志並不是一個輕易會攻擊別人的小孩,她瞭解他是擔心若元元又來跟她說時,她就會出去罵他,這時他就會覺得都是妹妹害他的,這已不是第一次了,看起來他這個情緒累積很久了。她連帶想起老師也曾經提元元在班上很喜歡告狀,導致有些同學很不喜歡她。她怎麼這麼喜歡告狀呢?
       孩子會告狀,有各種可能,一般原因如下:
一、討好大人:藉由當大人的「小幫手」,取得大人的信任跟注意,元元就是典型的例子。還有一種孩子,會藉由凸顯別人「不聽大人的話」,來凸顯自己的「聽話」,以博取大人的肯定。
二、測試大人的態度:有的孩子一直努力當一個聽話的孩子,卻又很羨慕別的孩子可自在的「做自己」(不管大人的規則是什麼)。於是當他羨慕別人時,就會藉由告別人的狀,看大人的處理態度,來決定自己可不可以做。大人如果沒有什麼評價,就代表自己也可去做。
三、習慣找大人解決問題:有的孩子在碰到人際衝突時,不習於面對及解決問題,不管任何大小事,例如不小心被輕碰到身體或打翻他的東西、對方輸了不認帳、或有人拿了他的筆等等,他都不會自己先試著處理,總認為找大人就對了。
       綜合上述,習於告狀的孩子,他們似乎有個共同特質,都是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是被愛或喜歡的,或不相信自己是有權利提需要的,或不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學習解決問題的。這些習慣用告狀跟別人相處的孩子,除了令人擔心他對自己沒有信心外,還有很令人堪憂的,就是常常會造成人際關係不佳的現象。因為孩子的經驗裡,大人處理告狀,通常是被告狀的人會被責備或處罰,所以縱使是自己造成的後果,也還是會生氣告狀的人。因此也會盡量避免跟他們相處。
       面對愛告狀的孩子,大人的處理方式就相對重要了。怎麼做呢?
※ 討好大人及測試大人態度型:常主動聽他們的想法,問他們的意見。多注意
及肯定他們的能力。絕對不要說「你很乖,很聽話。」
◎針對喜歡當「小幫手」 的,不要請他當眼線,但可請他幫忙的是,若其他孩
子「發生危險,或身體不舒服時,請你幫忙告訴我,謝謝。」若他來告狀,就簡單回應:「好,我知道了,謝謝。」然後另找機會平心靜氣找被告狀者討論問題,避免讓對方覺得是被告狀而受責難。
◎針對「測試型」,當他來告狀時,問問他:「如果是你,你想不想這麼做呢?」無論他的回答是什麼,就他的回答繼續討論,重點是他為何
想及不想。若合理就鼓勵他去做,同時讓他知道:「想做但不確定可不可做的,都可找我討論喔!」
※ 習慣找大人解決問題型:先聽聽他的委 屈,然後問他當時怎麼回應,如果適當,問他問題這樣是否已解決,稱讚他。若他當時沒回應,可問他:「若再一次,你希望當時可以怎麼做,可以解決你的問題?」陪他天馬行空的想(先不要評價、批評及建議,有建議也是等他真的想不出來再提。)根據這些想法想想喜歡的結果,然後鼓勵他去做,也可演練一下。

       孩子告狀,有時是真的在求助,有時也的確幫了大人的忙。但若習慣用這個方式跟別人相處,我們就要去了解原因,除了提升他們的信心外,也要用客觀的方式處理他的告狀行為,避免造成人際不佳的問題。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幼兒遊戲團體(4-6歲)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