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挖挖挖(202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當孩子瞭解了問題發生原因後,常有很棒的解決問題方法。 
       有一次團體小朋友通過決議,很開心的到公園玩「大白鯊」(一種追逐遊戲,被追逐者跑到一些事先約好的高處,稱為小島,大白鯊--追逐者就不能上去抓對方),可是過了一會兒,大家似乎有些意興闌珊,但是沒有人有所表示,於是我請大家集合。
       為了讓大家發現問題,我提出疑問:「剛剛這樣玩,大家覺得好玩嗎?」
       沒有人覺得好玩。
       想要刺激他們有動機解決問題,我請他們思考要什麼結果:「想要更好玩嗎?」
       「當然想啊!」大家紛紛表示。
       「為什麼會覺得不好玩呢?」有了動機,就需要瞭解問題出在哪裡了。
       偉偉說:「大白鯊都不來抓我們,不好玩。」
       當過大白鯊的阿名說:「大家都在上面不下來,我根本沒辦法抓。」
       莎立說:「那就規定在上面最多只能停留一分鐘。」針對發現的問題,孩子的解決辦法就出來了。
       阿名說:「可是你們下來馬上又跑上去,那也抓不到。」為了讓解決辦法更周全,他提出了疑問。
       偉偉說:「那就要跑到另一個島嶼才可以。」
       想更好玩的方法出來了,就是「只能停留一分鐘,自己數,之後要換島嶼。」透過表決通過了。重新玩,氣氛熱烈許多。休息時,大家覺得比之前好玩太多。但有人發現小章當大白鯊時,比較不好玩,有人找到原因:「她跑很慢,都抓不到人,不好玩。」阿名說:「那島嶼地板有藍色的部分大白鯊就可以上去踩,好不好?」我說:「哇!這樣好像更刺激喔!大家想嗎?」成員們都想試試看。
       這天,我們就在:『知道自己要什麼結果』--->『從問題瞭解背後的問題』
       ---->『找到解決辦法』--->『再修改』的循環中,有了好玩的公園之旅。    
       有時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動機解決問題,事實上他們可能不覺得事情解決後的結果跟他們是有關係的,所以此時如能讓他們思考事情解決會產生較好的結果,他們就會想解決問題。
       有動機想解決問題時,接下來就可用追溯法瞭解不好的結果是怎麼發生的。
討論問題需要時間,但有研究指出,通常時間花在分析問題及提出疑問較長的人,較善於解決問題。但是當陪孩子探討事情發生的原因時,不是要讓他覺得他或別人做錯了什麼事情,而是去瞭解這過程相關的當事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及對彼此造成的影響。例如當孩子抱怨:「哥哥玩具都不借我玩!」不要說:「誰教你那麼愛哭!」或代他出征,要求哥哥出借玩具。可以做的事是,陪他想想:「發生什麼事呢?你知道哥哥為什麼不借你嗎?」需要的話,也可以陪他去問哥哥,然後針對原因一起尋求解決辦法。
       瞭解及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中很重要的過程,雖然可能需要花些時間,但也因此孩子的思考能力更佳敏銳及多元,且越來越有邏輯性,之後碰到問題時,反而能更快找到適切的辦法。所以當發現孩子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想想他是否知道問題發生的原因呢?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