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助孩子勾畫小學拼圖(203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當家裡有孩子即將成為小一新鮮人時,相信這些擔心一定曾閃上家長們的心中:「開始要寫功課了,他會不會抗拒?」「跟得上學校進度嗎?」「不知道他能不能遵守學校規則?」「跟老師相處會有狀況嗎?」「他能交到朋友嗎,不知道會不會跟朋友吵架?」「在學校遇到狀況,他自己會處理嗎?」這些正是孩子們進入小學生活後,必然面對及勢必會需要克服的課題。
       心理社會學家艾瑞克森提到六~十二歲的孩子,有個很重要的發展任務~勤奮與自卑。孩子在這個階段中若能有好的學習效果,或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被鼓勵,成功完成一個任務的愉悅會讓他們樂於挑戰,養成勤奮的學習態度。這個態度的養成會幫忙孩子往適應良好的方向發展,舉凡自我評價的形成、技能的學習、友誼的發展及體驗團隊遊戲等各方面。反之,不能掌握某些技能,或缺乏成功經驗及外在鼓勵,而持續對自己能力懷疑的孩子,將體驗到自卑感。這階段
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將有助於接下來青少年階段的發展。
       有一位甫上小一的孩子上課時總是晚進教室,因此常被老師寫聯絡簿,經家長關心,孩子向家長表示他下次會記得聽到鐘聲就趕快進教室。但之後老師仍是持續地寫聯絡簿,百思不得其解的家長進一步地瞭解,發現原來孩子在下課時,會跑到離教室很遠的魚池看魚。大部分魚池的愛好者,教室都在附近,孩子若在上課鐘響看大家散掉後,自己才跟著跑回教室,時間一定來不及。找出原因後,家長問孩子,有些同學上課鐘聲響一半再走,是能夠在鐘聲停止前抵達教室,你算過從魚池到自己班上的距離有可能嗎?後來孩子想想好像不行,他覺得第一聲鐘響,他就要毫不考慮地往教室跑了。這麼試了一段時間,孩子終於解決上課準時進教室的困難,當然他也體驗了「我有能力可以解決一個難題」的過程。
       所以家有小一新鮮人的大人們,需要瞭解進入小學的孩子正在學習各種任務,他們一定會跌跌撞撞。從這些經驗中他們將慢慢勾勒出「喔!上課就是這麼一回事」、「這個辦法不行還要學習其他的方法」、「原來這樣做才會有朋友啊」…的學習拼圖。大人可以做的是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常常鼓勵他們做到很棒的地方以增加自信,藉此提昇面對及解決問題的動機;當遇到挫折的時候,能關心孩子的心情,問問他們覺得發生什麼事?當時想那麼做的原因是什麼?這是他們想要的結果嗎?重來一次他們會想怎麼做?當大人能帶著孩子去思索這些事情,他
們就已經學習超越,往勤奮的路上邁進了。
       同樣地,孩子若能透過這樣的流程常常來看我跟外界的關係,思考我想要什麼結果,研究做點什麼可以更接近我的目標;甚至在挫折的時候能夠不批評自己,而是能安定自己:「我正在學習」、「這方法不好不代表我不好」。這樣的孩子不會遇挫而削減自己,而是進入「遇到挫折我就來面對一個挑戰」的過程,持著這種學習態度,相信能幫忙自己擁有愉快的小學生活。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