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安排(265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有些時候,團體中會出現孩子不斷地與同伴衝突、生氣或失落地哭鬧不休;甚至有的孩子在離開團體的那一刻,跟家長吵著今天團體不如他的意,他不要再來參加了……。我想,聽到這些話的家長一定會很錯愕及擔心,心裡多多少少會想著:孩子不就是來團體練習跟同伴相處的能力嗎,怎麼還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就是說啊,來團體的目的不就是學習明朗表達,與同伴相處愉快;怎麼跟同伴相處仍是這麼地不開心,還帶著滿滿地不高興回去呢?
 

     其實,孩子學習的目的與方向都沒變,但這是過程中一個重要點,只是有些孩子的重要時刻程度來得較為高張,有些孩子則時間拉得比較長。成人會透過表達自己深切的困擾呈現他們的需要;而在遊戲成長團體中,孩子就透過這些鏡頭如實地呈現了他們在生活中困擾的議題,如:「我沒辦法接受事情不如我意的時候」、「不管怎樣,我就是要大家配合我」、「我不能接受輸,那代表我不好」、「我對你好,你怎麼沒有對我好」……。

       對於孩子願意呈現原貌,我們當然會努力把握這些時刻,依據孩子的個別需要幫他們往各自學習方向走:缺乏因應方法的孩子,會協助他從團體其他孩子們的身上觀察,原來還可以那樣做,結果就會大不同;太過於擔心後果,沒辦法承受不好結果的孩子,會讓他體驗即使最壞的狀況發生,他還是有能力處理,之後再來學習做點什麼讓結果會不同,找回掌控感;霸道到底或不斷地用情緒做事的孩子,會讓他了解繼續使出慣用的方式好像沒用,明白地說與商量才是武器,而接受別人有可能會有的拒絕,也是每個人不得不接受的結果,但隨之而來的是贏得友誼與敬重;而生活中處處碰壁,委屈到爆的孩子,僅能不斷地理解他的心情,看到他的付出與已經做到的地方,讓他重拾再試試看的力量。
       對於孩子願意這麼信賴我們,打開他們的這一面讓我們碰觸,我們會珍惜這個契機,也會陪伴他們度過這麼難熬的時刻,並且找到這帶給他的意義及學習。這種願意攤開真實、脆弱的一面,呈現他在生活中困難感的那一刻,總會來在跟團體有點信任度,有過些許歡樂時刻之後的某一階段,很棒的是,能跟大家有點關係後再呈現,能有初步共識後再處理,沒有比這再好的安排了。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記得當這一刻來臨時,請用迎接的心情在心裡想著:「孩子的學習契機來了」。你所能做的就是聽孩子訴說他的心情,看到他跟以前不一樣的地方,鼓勵他能夠對陪伴他學習及與他相處的人,如實地表達這些想法,並回到團體中那個可以試驗的平台上重新再演練。在這樣支持下,孩子的耐受度及復原力將會被提升。
       這樣的基點是在於,當我們有耐心地去面對孩子原以為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孩子也才會有能力停在那一刻,去面對一直以來他們擺不平的自己。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