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能力,不光是等待就會有(267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不知道您是否發現,這一世代的孩子們必須使盡全力,才有辦法不被身旁層出不窮的外在刺激所影響。不可否認,科技的發展的確帶來不少對孩子發展有益的發明;但老實說,更多的是孩子在發展階段還不需要,但卻常常在眼前吸引他們的好多刺激,這些著實地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不得不說,孩子們辛苦了,大人們更是費心了。正因如此,等待能力的培養,在現下難度也就變得特別地高,也極其珍貴。

   就拿卡通節目來說吧,以前適合兒童看的節目,會在他們可以看的時間每天同時段播出,所以孩子們寫完功課或是玩到一個段落,就會打開電視看「小甜甜」、「科學小飛俠」……了。那種固定時間會出現,且需要期待的事,會讓孩子們有機會學習等待、忍受不滿足、對於明天會有期待感……地過日子,就這樣等待能力不自覺地被提升了。反觀現在,只要是孩子醒著時就有卡通可以看,完全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甚至想要看個過癮,去下載就好。要讓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慾的孩子們能設定暫停模式,實在是太難了。

  因此,要力抗整個大環境的刺激並讓孩子進入等待能力的學習,就真的需要靠家長的力量。這樣的力量,並不需要強悍,但是卻是需要持續及有原則的協助。以下是供可以在生活中協助孩子的方向:

一、理解孩子需要,適度地提供孩子所需:
  孩子有玩樂、好奇、宣洩、探索、求知、嘗試新經驗……等種種需要,試著理解,在可行的範圍內適度地滿足,並給予較少的限制。如:讓孩子有機會好好地享受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這時間內越少的限制越好,也盡量別因為考試到了這些外在原因,剝奪孩子這個珍貴的時間。孩子會因為知道固定時間都會有,而有穩定感,而不會心裡一直想著這件事而心裡很忙,或不安於何時會有而情緒不定。

二、平時等待能力的練習:
  無法等待、以我為主是孩子會有的狀態,大人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地增加孩子等待能力的學習,例如當大人在做事或講話時,孩子來找你或是插話,可以讓孩子學習等一下,如:跟孩子說:「我在跟誰說話,等我2分鐘的時間」、「我需要把這完成,長針指到0我去找你」。孩子將在此過程知道世界並不是繞著他的需要在運行,還有其他也很重要的事也在發生;接下來大人需要專注地聽到孩子的想法,孩子們才會知道我的想法或需要會在適當的機會被理解的。

三、學習安撫孩子的情緒:
  美好的時光結束,孩子仍想停留時,理解孩子捨不得的心情即可,或是讓孩子知道下一次甚麼時候會有機會滿足,這樣孩子才會知道我想做的事會有機會再來的。如果孩子需要大哭宣洩,那就陪著他或讓他哭個夠,因為對他來說太令人難以接受了,歷經幾次後,他會學習到失落很難受,但還是可以忍受的了。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曾提到,如果我們允許孩子為所欲為,那麼一來就是在削弱他的意志;我認為這樣的意志除了堅持的意志外,也包含了忍受的意志。所以,再一次地對現世代的父母們致意,你們辛苦了,因為你們正在培養孩子們的自制與等待能力,這將是孩子身上很珍貴的資產。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