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從「心想」到「事成」(267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只要他想要,他其實可以做得到的。」

  在家長、老師描述孩子的困擾情形時,不時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只要孩子想要,功課可以很快寫完、可以好好地跟家人溝通、生氣時可以冷靜地解決問題……。這句話的背後,似乎在說的是:如果他可以做到,我們希望他能一直都做到,或是認為他「應該」要隨時都能做到。這樣的期望是人之常情,就像希望股市每天上漲、喜歡的球隊每場都贏一樣。

  不過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設想:當我們有想要做到、也知道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但最後卻無法做到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心情是什麼呢?很可能會有些失望、後悔、沮喪、內疚、氣自己……。

  像是計畫好節食減重,也知道自己可以控制要吃什麼,但累的時候又忍不住吃了高油高糖的零嘴。或是期待跟孩子好好溝通,也確實有能力選擇用字遣詞、語氣音量,但一不注意還是氣到大聲罵人。如果這時候,有人在旁邊說:「只要你想要,你其實可以做得到的!為什麼你不那樣做呢?」想必心裡不會太好過。

  我們都會希望能事事「心想事成」,但要一直達到這樣的狀態是很難的。只要是人,都會碰到「心想」但「事不成」的情形。如果能帶著這份體諒與孩子相處,相信有助於減少親子間的摩擦。

  那麼,當我們發現自己心想:「只要他想要,他其實可以做得到的。那為什麼……」時,我們如何從眼巴巴地等孩子心想事成,到能陪孩子越來越容易心想就能事成呢?以下以很快功課寫完為例,提出幾點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思考和嘗試的方向。

●孩子知道自己是做得到的嗎?

  當對於自己「做得到」有足夠清楚的印象,要重複成功經驗就簡單得多。協助孩子加深此印象的絕佳時機,就在於「做到」之時。我們已經知道從心想到事成絕非理所當然,因此當孩子能快速完成功課時,除了一起開心外,我們可以進一步深化孩子「做到」的經驗,例如詢問孩子用了什麼有效的方法:「今天是怎麼寫得這麼快的?」或是分析做到的好處,並歸功於孩子:「功課一下就寫完了,剩下的時間就可以盡情地做自己喜歡的事了!這些時間是你努力幫自己賺到的喔!」

●孩子真的有「想要」嗎?

  雖然或許較少見,但孩子有可能不想趕快寫完功課。像是根本不想寫,這也許是求救的訊號,在課業方面需要幫忙,自然很難寫得快。也有可能是孩子享受慢慢把每個字寫工整、作文雕琢到可以投稿、數學題都驗算一遍的踏實感;那只要不影響到家庭的作息,家長不妨試著尊重孩子追求卓越的意願。

  而如果孩子是有時候想、有時候不想,那麼家長就可以陪孩子思考什麼時候想、什麼時候不想。例如:通常是想要趕快寫完,但如果碰到那天比較累,可能就會想先休息一下;或是碰到作業多到無法很快寫完的時候,就覺得還不如先放鬆,儲備好精力再來挑戰。

●如果真的有「想要」,但有時做得到、有時做不到,是碰到了什麼困難呢?

  如果想要盡快寫完功課的目標是明確的,但不容易穩定做到,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趨吉避凶」,提高達成目標的機會。
在「趨吉」的部分,家長可跟孩子一同回想:以前很快寫完的時候,是有哪些事情的幫忙?譬如:在沒有玩具跟電視的地方寫;定時舒展筋骨;提醒自己:寫的時間越少,玩的時間越多……等等。邀請孩子設法記得,並在寫功課時運用。

  而「避凶」則是找出阻礙寫功課的有哪些事,並設法排除。像是:如果有人一直催,反而會緊張,更沒辦法專心;剛回家常常會肚子餓,容易分心;最喜歡的卡通在週二放學的時候播,如果那時候不看,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看得到……等等。

  如果有大人能與孩子一同確立目標、盡可能發現和排除困難、強化「做得到」的經驗和方法,在一次一次瞭解事情、認識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信孩子會越來越有能力「心想事成」的!

※陳奕安專任老師(諮商心理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