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個角度,聰明陪孩子練習負責(268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這天孩子們想用可以發射安全子彈的槍來玩槍戰。雖然說是安全子彈,但如果近距離命中,還是蠻痛的,而且身體有些部位也不適合被射到。因此在開始玩之前,老師先帶大家討論覺得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如果有人不小心打到約定好要避開的部位(如頭),可以怎麼處理,大家才能繼續玩得開心又安全。
       經由孩子們和老師共同的提議和同意,團體通過以下規則:如果第一次射到,要到旁邊暫停一分鐘,或是想想之後要怎麼開槍,才能順利避開重要部位,想到就可以重新回到遊戲中。第二次開始,就一定要想到有效控制彈道的方法,才能繼續玩。

       一陣槍林彈雨之中,小文的臉頰被子彈打到了,老師見狀立刻喊暫停。由於當時只有小恩一個人是面對小文的,因此不可能是別人;但小恩卻說不是他射的。儘管老師強調相信射到的人不是故意的,而且先前約定規則的目的也不是要處罰,只是希望大家一起學習用安全的方式玩得開心。結果小恩還是否認是他。
       此時,小辰走到小恩旁邊,悄悄跟他說:「你只要去找老師討論怎樣才不會射到頭,想到了一下就可以回來玩了啦!」小恩一聽,好像覺得蠻有道理的,說了「好啦」,立刻自己到旁邊找老師,只用了一點時間討論跟練習,就又回到遊戲中了。後來小恩也確實沒有再射到別人的頭了。
       我們不妨一起猜猜看,是什麼讓小恩剛開始卡住呢?
    ※可能是因為玩具槍真的太新奇好玩了,他捨不得停下來。
    ※也可能是不想接受「處罰」,覺得承認了就要受罰,所以不想承認。
    ※還有可能是不想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時之間要面對有很大的困難。

       在這些可能的原因中,「想玩」並不是壞事,只是並非隨時隨地都適合玩。不喜歡處罰也再自然不過,因為處罰本來就是要讓人不喜歡的。而不想「做錯」,換一個方向想,其實是希望自己都能做對,是理想性很高的目標;但如果是用「不認錯」的方式來實現,後遺症會相當多。因此當小恩不想承認自己的失誤時,其實不是「壞」,可能只是他順著身而為人正常的趨樂避苦,或是受到較不切實際的崇高目標所束縛了而已。
       那為什麼小辰說的話能幫到小恩呢?他並沒有強迫小恩一定要親口承認他打到別人的臉,也沒有指責他做事情不承認,只是提醒小恩:他有能力做到照大家約定的方式負責,很快就能繼續做他想做的事,也就是跟大家一起玩。而小恩接受了小辰的建議,雖然仍然沒有說出口,但行動上已經承擔起先前的失誤,同時也藉由思考在學習安全的玩法。如果是以前的他,要替自己類似的行為後果負責,可說是難上加難再加好幾個難。因此雖然這次的過程還是有些小波折,但小恩確實已經往負責任的方向邁進一大步了呢!
       許多家長將「面對問題」、「承擔責任」視為重要的教養目標,因此在觀察到孩子出現不承認、逃避等跡象時,就憂心忡忡,往往不自覺地用很大的力氣要將孩子拉回「正軌」,要孩子先認錯道歉,再彌補過失。這樣的方式沒有一定不好,但如果有時能參考小辰的方法,一併考量孩子的需要,有彈性地為孩子拉出一條直接用行動學習承擔的路,也許可以省下不少親子之間拉扯的時間及力氣,又能替孩子累積負責的好經驗。

※陳奕安專任老師(諮商心理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