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溫度的表達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很多家長都期待孩子表達時態度要好點,但他們有時忽略了其實父母對孩子的表達,有時也是不太有溫度,有些父母不經意採取溫度過高的表達,不小心燙傷孩子的心靈,有些父母用了過低的溫度,而忽略孩子的聲音或需求。

  這些不是在責怪父母,只是讓父母知道有溫度的表達絕不是與生俱來,也不全用理性的教導就可以學會,而是需要透過同理心,了解對方的心情,並透過示範,孩子從模仿中慢慢學會「啊!原來這樣就是有溫度」的表達。因此父母要示範有溫度的表達,要從同理自己開始。

  溫度過高的表達可能是:「你怎麼又來了」、「你每次都這樣」、「已經講過幾百遍了」。如果站在同理的角度看,父母會講這些話的心情可能是挫折,覺得明明都有在教小孩,為何孩子就是教不會。當人挫折時很容易採取攻擊的方式,來降低內心的不滿;若要將此轉為有溫度的表達,就需要從「攻擊」轉為「同理」,了解自己的心情,並明朗的表達出真正的情緒。有溫度的表達可能會是:「媽媽有點挫折,好像不知道怎麼教,才可以協助你養成好行為」,然後問孩子「你有什麼好方法嗎?」「你希望媽媽怎麼做?」

  孩子也經常會有溫度過高的表達,如大聲的說「你每次都不公平」、「你是壞媽媽」、「誰理你」等等,身為父母的人聽到這些話通常會被勾起情緒,認為被誤解而想急著辯解「我哪有公平,都是你……所以我才……」,或是認為孩子沒禮貌:「你怎麼可以隨便罵大人或不聽勸誡」,一來一往表達的溫度會越來越高張,最後通常都在大人高聲的斥責或打罵下收場。

  如果父母在孩子說「你每次都不公平」時,能想想「孩子是用什麼心情講這句話」,有溫度的表達就會是「你覺得委屈嗎?說說看你希望怎樣?」然後鼓勵孩子將「你每次都不公平」改成「我也想要……」,久而久之孩子就更學會如何明朗的表達,也學會聽到別人的攻擊語言時不馬上反擊,而是想想對方的心情是什麼?為何要這樣說?

  在此次營隊中,有一堂課為了訓練孩子明朗表達及協調的能力,開放大家決定要進行什麼活動,表決結果讓小明不開心,放學後他對著小莉說「豬頭」。通常小朋友聽到豬頭通常有幾種反應:馬上反擊說「你才是豬頭」、衝過去打對方或是找機會私下報仇,但小莉很厲害沒有馬上回應,但是都沒有任何反應小莉心裏也是很悶。

  老師發現後私下找小莉,了解實情後問她「你猜猜看,小明為什麼說豬頭」,小莉說「可能是失望自己提的遊戲沒有通過」,老師肯定小莉很有同理心,如果下次小明又不小心罵她豬頭時,小莉如何用有溫度的方式表達呢?小莉說「雖然很失望也不要罵人喔」、「下次還有機會啊」等等。老師同時找小明了解詳情後,問他說「豬頭」是不是太失望沒玩到自己想玩的,小明說對。老師陪小明可以換句話說,但對小明而言馬上換句話有點困難,於是和小明想到他可以拿個枕頭,對著枕頭自心裡說出「豬頭」或「失望」。

  雙方都找到練習課題後,當小明又因為期待落空而失望時,他會拿起枕頭捶一下,小莉也會跟小明說「下次還有機會喔」、「可以失望但不要罵人喔!」老師不斷在團體強調,雖然大家不喜歡衝突,但是衝突時大家能運用同理心來互相了解,因此大家要好感謝衝突,讓大家可以成長與學習,並因此玩得越來越開心。如果父母在家也能持續運用同理心,先關心自己與孩子的心,不急著教育孩子的行為,相信親子間一定會因為有溫度的表達而關係越來越好,及越來越親密。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