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心,不過度擔心(272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前陣子一位媽媽跟我談起她最近的困擾。她想要了解女兒在校的狀況,關心她在學校的困擾,但讀國小高年級的女兒最近很常回答「不知道」、「忘記了」、「我不想說」,這讓媽媽很苦惱,不知道怎麼跟女兒相處。
       媽媽舉例有一次女兒回到家後直接進入房間,「砰」的一聲,把房門用力關上。隨後媽媽接到來自導師的電話,導師告訴他今天女兒與同學起了爭執,並且講粗口罵了對方,於是同學向老師告狀,但兩人都不願說他們究竟在爭執什麼事情。媽媽掛了電話後,焦急地想要了解他們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從不說粗話的女兒會用此方式罵同學。於是媽媽不斷地問女兒事情的來龍去脈,但女兒就是不說話,媽媽一再的保證她絕對不會生氣,只是想幫助她了解下次爭執發生時可以怎麼做。幾分鐘後,女兒終於開口了,但卻是生氣地回應她:「我忘記了,不要再問了!」「你很煩耶,沒事啦。」
    

   聽到這裡,我先肯定這位媽媽想關心孩子的動機,以及同理她聽到孩子的反應有些受傷的心情。媽媽無奈地說:「對啊,我也是為她好啊。」接著,我跟媽媽說一個小故事。

       曾經有個青少女小芸跟我分享,每當她看起來不高興或很難過的時候,她的媽媽總是憂心忡忡地跟在旁邊問:「你怎麼了?」「發生什麼事?」「說給我聽,我才知道你發生什麼事。」小芸其實知道媽媽很關心她,「但我現在就是還在生氣啊,生氣的時候就是還不想講話,一直問一直問,又不是在拷問犯人,要交代什麼事情。」小芸覺得當情緒來的時候,有時不是不想跟家人分享,而是腦中還一團混亂,因此還沒辦法好好地說,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想要自己一個人靜一靜。如果此時身旁有一個人一直追問想知道事情的始末,即使是好意,也像是火上澆油般,讓自己更爆炸,和媽媽的關係也更加緊張。
       聽我說完之後,這位媽媽陷入了長長的思考,然後緩緩地告訴我,也許她太急了,以至於關心變成了過度擔心,急著想要知道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忽略了她的情緒也需要被安頓,需要一些空間與時間消化那些情緒。如果可以再重來一次,或許媽媽可以先安定自己擔心的情緒,不急著想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孩子為什麼罵粗話等等,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我相信事情會發生一定是有原因的,但我先關心一下女兒的心情,問問她『你還好嗎?』或倒杯茶給她喝。」
      如果孩子看起來仍有情緒,也不想回答,可以告訴她:「沒關係,妳是不是還需要冷靜一下?等妳想說的時候再跟我說,媽媽都願意聽妳講,也願意陪妳解決問題。」當媽媽尊重孩子需要時間與空間安定情緒,相信等孩子心情平穩下來,能回復理性的思考,親子關係降溫後,兩人就能夠心平氣和地釐清事情的脈絡,討論孩子當時的情緒與想法,並針對問題思考解決方法。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