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出「我的感覺」,減少誤會(261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團體進行玩摸黑鬼抓人的活動,大夥兒跑得非常激烈,尖叫聲此起彼落,直到當鬼的小志不小心撞到牆壁,才安靜下來。老師在關心小志有否受傷時,阿德突然高興地大聲說:「耶!鬼受傷了!鬼受傷了!」怎麼這麼沒同情心呢?別人受傷已經很難過了,他卻在歡呼。聽在小志耳裡,更是快抓狂。老師問阿德:「你是在高興鬼停下來,你就不用再一直跑了嗎?」阿德說:「是啊!」原來小志當鬼時,衝勁十足,非常積極地抓人,所以大家被追得氣喘吁吁,看到他停了下來,就很開心。原來阿德不是幸災樂禍,他只是很開心可以休息一下。

  有些孩子講話常讓他人覺得很白目,他們無意傷人,但卻常禍從口出,以致造成不少人際上的紛爭,且還不自知呢!他們常心直口快,當眼前看到的景象造成他們心裡一些感覺;他們不擅長或不習於講當下的感覺,卻只是講看到的主觀上的景象,於是常易產生誤會。所以像這樣的孩子,除了需要了解這種話讓對方聽起來不舒服以外,平常需要常練習說我的感覺。還有,更高階的是,當別人心理或生理不舒服時,當下也要懂得暫時隱藏自己開心的感受,另找管道或時機表達。

平時多培養孩子說「我的感覺」,這麼做試試看:

一、接納孩子的感覺

  感覺沒有對錯,不要否定孩子的任何感覺,這樣孩子才有機會了解自己真正的感覺,以及習於表達。我們也才有機會了解他們真正的想法。

二、鼓勵孩子以適當方式表達他的感覺:

  例如以「我」開頭說話:「我很開心這樣就不用再跑了。」「我很失望要出去卻下雨了。」「我生氣弟弟又拿我的筆,因為我已經跟他說過不可以拿我的筆。」「我擔心你說周日要帶我去玩,到時會不會又說你有事?」

三、多同理孩子:

  以了解孩子感受的方式回饋孩子的語言及行為,也可促進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

四、大人的示範表達:

  平時跟孩子的溝通,也可用此方式。例如「我擔心你不斷吃餅乾,會影響你吃正餐怎麼辦?」「我很生氣你答應我要把髒襪子放在洗衣籃,你又忘了,你打算怎麼辦呢?」另外,當孩子說出不恰當的話時,試著幫孩子翻譯他的想法跟感覺,幫他說出來,如上例;然後鼓勵他說出來。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幼兒遊戲團體(4-6歲)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