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密的夫妻關係是學習來的(268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從小看著媽媽和奶奶因為價值觀不同而爭執,她們什麼都可以吵,如:炒蔬菜要不要加肉絲、買菜要在早上或黃昏、吃完飯馬上洗碗或泡一下再洗、男人和小孩要不要做家事、可以給小孩糖吃嗎……等等。當他們有爭執的時候,爸爸就會躲到房間,而我就想如何才能幫助媽媽,小時候的我總覺得媽媽好辛苦,總是想要讓她過得好一些、高興一些。因此總是讓自己盡量把事情做好,幫忙節省錢、壓抑自己的慾望、盡量幫媽媽做家事減少他的負擔。

        結婚後我也是為了讓先生過得好一些,將家事、孩子的事全部攬在自己身上,總覺得這樣先生會過得好,看著他過得很愜意,每天回家吃飯、看電視、玩電動,讓我覺得好生氣,為什麼看我那麼忙,都不會想要來幫忙,最近常問自己:「我還愛他嗎?我要跟這樣的人過一輩子嗎?」想到這些就好想離開婚姻。我更生我自己的氣,為什麼總是關心他過得好嗎?而不關心我自己過得好嗎?

       每個人都從自己的原生家庭,學習關心別人,自然的也用這樣的方式在自己的人際關係、自組的家庭中,久而久之會覺得很累也是必然的,因為個人在享受來自別人的體貼時只覺得愉悅,而不會去想到別人的需要,因此常讓別人知道自己也想要別人體貼的需求,而不是等著對方主動、或抱持著不食嗟來之食的想法,這樣讓自己吃苦,也讓配偶沒有學習和自己相處的方法。學習去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是婚姻中的功課。在生活中互相學習和體貼,親密的夫妻關係也就可期待了。

廖清碧執行長 女性成長團體 婚姻電話諮詢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