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功課,找不到作業本子(248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孩子忘東忘西是家長的困擾之一,水壺、便當、書包都可能忘記帶回家。孩子到底怎麼了?家長可以如何培養小孩記得帶回自身物品呢?

爸媽避免做的事情

★又來了! 每次都這樣,處罰不准看電視。
  這樣的回應孩子會記得甚麼呢?爸媽好兇。有時孩子根本沒意識到是這一切是自己惹出來的罵。

★一邊責備、叨唸,一邊又替孩子善後,最後順利解決事情。  
  這樣的回應孩子會記得甚麼呢?或許他會想忘東西也不會怎樣,爸媽會不高興一下下,但是沒關係,等一下爸媽會解決問題,我不會有事。

    這兩種常見做法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感會越薄弱。

    其實,「不記得」是一個學習的開始,孩子發現我忘記帶東西了,接著「我要怎麼辦」,然後自己付出行動,得到好結果。當孩子經驗到忘記帶來的麻煩,而不是爸媽的臉色時,他才沒有機會跳掉自己的責任,而不舒服或麻煩的感覺會讓孩子有動機學習下次如何記得,在如此的經驗中培養出責任感。

爸媽可以這樣做做看:

一、發現問題來了!
  在一旁看著孩子發現問題,或問:「你在找什麼呢?」

二、刺激孩子解決問題 
  問孩子:「作業本沒帶回來,你要怎麼辦呢?」陪孩子想辦法,如問同學、寫在白紙上、影印同學的本子等,並鼓勵他去行動。重點在於由他想及執行。

三、鼓勵孩子經驗學習,避免舊事重演
  等完成作業後,對孩子說:「沒帶本子回家好麻煩」「這次為何會忘了呢?放在那裏?當時在想什麼(或做什麼) ?」「下次要怎麼提醒自己帶回家呢?」針對問題點想辦法,然後也是請他下次試試看。但要容許孩子不斷從錯誤的經驗裡修正出好方法。

四、孩子做到時,爸媽記得給予正向回饋
  當孩子記得把本子帶回來時,問問他怎麼做到的,讓他能繼續善用好方法,同時讓他知道他的努力您有看到。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