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在、自由的人際感(255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許多家長常會好奇孩子來兒童團體能學到什麼呢?因為從孩子的分享中,僅知道都是跟朋友玩而已,這對他們的人格發展或人際學習有幫忙嗎?最近聽到一位家長分享孩子的變化,或許可以回應前述問題。因為孩子在團體歷程中,漸漸地對自己有了自信,也對人際有掌控感。

  這位家長分享跟著女兒班上戶外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女兒的同儕關係不一樣了。以前女兒只跟著固定幾位好友玩,當這些好友跟其他人玩不理會她時,女兒情緒就會大受影響,手上原本在進行的事就無法持續。但是現在的女兒可以主動邀請A在車上一起坐,當B來找她說話時,她也能熱切地回應;而當A跟其他人在一起活動時,女兒也可以自己一個人做自己的事,偶爾就去看看C或D在做甚麼,或是跟著同學玩。那是一種在人際間很自在、也很自由的感覺,她著實為女兒的成長感到欣喜。

  她的自信從哪來呢?我認為一是看到自己的能力感。在團體中遇到的困難,在她的建議下因此解決,得到同伴的肯定;不會的事,在同伴的協助下慢慢地學會;因為被看到了,挑戰了新事物……。這些成功經驗都讓她覺得,我是個有能力的孩子,我會找到方法的。

  此外是對自己獨特性的了解。在團體裡漸漸知道我會的東西跟別人不同,但那不代表我矮人一截,透過相互瞭解,知道那只是學習歷程及選擇的不同而有所差別;我的個性跟反應方式跟別人不同,也不代表這樣不好,透過同伴間的分享,知道那是因為在乎的事情不同才會有此差異。孩子補強了對自己獨特性的接納與了解,就不會覺得一定要跟別人一樣地怎樣才對。

  她的人際掌控感又從哪來的呢?一是增加了解決衝突的能力。從放棄權利或忍無可忍後兇兇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到能夠明朗的自我主張;從壓抑自己的想法或選擇委屈,到能夠與同伴協調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從跟大人告狀到可以跟朋友吵完架後再找出共識……。這些成功經驗都讓她學習也具備了解決人際衝突的能力,減低了對衝突害怕的她自然找到她的人際相處之道。

  另外,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她重新界定了朋友關係。在小女生的發展中,有朋友是件很重要的事,她們會以朋友關係來評估自己。以前的她認為一定要跟喜歡的朋友都在一起才是好的。但她慢慢調整為:不同的時候或不同的遊戲時有不一樣的朋友可以一起合作,這樣好像也不賴;也不一定要黏在一起才是好朋友,因為我自己也有對其他人在做甚麼感到好奇的時候;有時候同伴生氣的是我的行為,而不是討厭我這個人,我要思考自己要不要調整我的行為,而不是擔心別人要不要理我。這麼一來在朋友關係裡,她不是被決定的人,也享有掌控權,所以要不要跟朋友有進一步的關係,就要看她自己要不要囉。

  在團體中,透過這些人際情境的學習與刺激,學習了新的能力,也重新有了不同的想法。這的確不是透過知性的指導馬上領悟而來,而是透過孩子不斷的體驗、學習過後,開始對自己與自己的想法做了整合。這份自由且自在人際關係真的得來不易,但都是她為自己的想法及行為,加以增補或裁減的結果。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