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不要監視我 (237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親愛的小天使:
       我的媽媽真的很愛叨念,一回到家就開始追問我功課多不多、要趕快寫完不能拖太晚、不要老是看電視不做功課…..像監視器一樣,好煩呵!
       上完課回到家本來就很累了,看個電視休息一下有什麼關係,而且我又不是不做功課,為什麼要一直叨念。唉!我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媽媽不要管我那麼多呢?                                                    
                                                                                                                煩惱的萍萍
親愛的萍萍:
      「哎喲!在學校上了一整天的課了,回家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課堂上聽老師說了一整天,回到家還要不停的聽到媽媽的提醒、催促,好無奈呵!」在家很想放輕鬆,很想自己安排時間的萍萍,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媽媽放手把這些決定權交給你呢?
      據小天使了解,很多媽媽想介入孩子學習或生活的原因,是擔心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不佳。萍萍的媽媽也會嗎?需要做的事很多,想要做的事也不少,能夠平衡且安排這兩個需要時,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和没有負擔的玩樂,能讓一個人快樂的生活,這就是所謂「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會不會媽媽擔心的是,如果萍萍缺乏這個能力,以後生活或課業的挑戰度更高,萍萍該如何適應呢?
       萍萍想幫忙自己有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嗎?試試看小天使的三大絶招,如此一來,你的快樂度就能漸漸提升呵!
◎想一想:腦中常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會幫忙你更有計劃的能力。
一、「我今天需要做的事有哪些呢?」
       對了!就是和玩比較起來不那麼有趣的事,可是這些事又會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技能來面對未來的挑戰,例如:寫作業、看書、背英文….。
二、「這麼多需要做的事,我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
       時間的長短,跟每個人的專注力以及對功課的熟悉度有關,而且小天使知道,依據年級不同,每個老師指派的功課量及難易度也不同,時間的規劃當然也不一樣。
三、「我今天想做的事有哪些?優先次序是什麼?」
       休息、玩、看電視、看故事書、打電動….這麼多件事,今天一定要做到才會滿足的是哪些?從第一順位開始排序吧!
四、「需要做的事完成後,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可以做幾件?」
       真棒!功課完成後就是自由時間了,這段時間可以做幾件我想做的事呢?想到這裡,是不是有動機想快點把功課做完呢?
五、「想做的事,如果没辦法在今天全部做完,什麼時候還有機會可做呢?」
       有時候功課一多,或當天有才藝要上,自由時間就變少了,這個時候可以在心裡安定自己:「我還是有機會玩的,等到假日就可以了!」
行動一:試著去做安排好的計劃,每隔一段時間就調整或修正一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我是不是小看或高估自己的能力?我是不是對自己要求過高,常訂下做不到的目標?我是個需要先完成功課才能安心玩的孩子,還是玩一玩後可以收心做功課的孩子?了解這些,接下來就知道要怎麼調整以符合自己的需要了。
行動二:把你正在努力的計劃讓媽媽知道,例如試著告訴媽媽:「媽媽放心,我會在X點以前把功課做好。」「媽媽,我現在只是休息一下,等一下就會把功課做完。」「媽媽謝謝你的關心,我有困難再請你幫忙。」或許原本正在擔心的媽媽,看到萍萍願意負責任,也正在學習的這一面,就會放心一點了。
       自我管理是每個人需要學習及具備的能力,有了這個能力後,媽媽一定會更信任你、願意讓你有更多的決定權。看來,萍萍是有辦法可以讓媽媽不會變成監視器的呵!                                                  

                                                                                        小天使敬上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