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努力你看到了嗎?(206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四歲哥哥跟二歲妹妹隨著奶奶到醫院,奶奶要上洗手間,叮嚀哥哥在外面照顧妹妹,不要進去。沒多久,妹妹一直要進去,哥哥努力的拉住她,前幾次都成功了。最後一次,有人開門,妹妹趁隙而入,奶奶剛好在洗手,緊張的說:「叫你不要進來還進來,來趕快洗手。」過不久,一人在外的哥哥也跟著進去,奶奶生氣的罵哥哥,邊幫他洗手:「叫你看好妹妹,你一點都做不好。」哥哥輕聲不斷辯護:「我有叫妹妹不要進去啊!」擔心細菌感染的奶奶氣急敗壞的繼續說他的不是。

  這位奶奶顯然被自己的焦慮淹沒了聽覺,身為旁觀者,我清楚的看到所有過程,忍不住跟奶奶說:「他剛剛真的有聽你的話喔! 」

  類似的對話及場景並非第一次看到,常看到之後孩子委屈垂淚。在碰到這樣的挫折後,孩子「還要不要聽這個大人的話」,實在令人存疑!

  也曾看過孩子努力改善自己的行為,可是可能方法不適合,或者時機未到,表現不如預期,但大人知道結果後,全盤否定了他曾努力的事實。努力的動機及事實沒被看到,孩子的委曲及不平寫在臉上,令人擔心孩子會覺得「反正我努力也沒用。」

  孩子的委屈,大人的失望,都是一種挫折。挫折有時會讓人想攻擊,或放棄。攻擊破壞彼此關係,放棄則磨損了自己力量。如果大人可以減少被情緒牽著走,或不要只看到事情的結果;常練習有情緒時安定自己,及找尋孩子曾努力的痕跡,相信會減少許多自己跟孩子挫折的機會,也會提升孩子努力的動力及親子關係喔!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幼兒遊戲團體(4-6歲)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