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目的孩子,並不無辜(272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小新是個小學四年級男生,排行老么,媽媽常說他少一根筋,有一個姊姊又常有許多問題與暴怒情形,讓爸媽很頭痛,相較之下,小新特別乖巧順從,甚至會主動幫忙做家事,他的乖巧單純常讓爸媽津津樂道。有一天,他很開心跟我分享──他即將代表班上參加校際演講比賽,當我問他:「你覺得老師為什麼會派你參加?」過往我發覺他較欠缺自信,自述在班上中會退縮、委屈求全,我以為他會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沒甚麼,我想幫助他學習看見自己的亮點與潛能,結果他很天真無邪大聲回答:「因為我很活潑,但是姐姐很內向!」當下全家人都在場,姐姐正在一旁,我感受到一股怨氣從姐姐的背影裊裊上升,再加上最近小新常跟著大人一起罵姐姐上學拖拖拉拉,我已預見接下來的手足風暴即將發生。


       有趣的是,小新的爸媽並沒有意識到孩子「無心」、「白目」的一句話會引發許多不必要的手足紛爭,常解釋孩子很天真、很單純,只要他不要亂發脾氣,說甚麼都沒關係,看著姊弟大爭吵時,父母自然會想壓制暴怒的姊姊、保護看似脆弱無辜的小新,如此一來,小新就會繼續「白目」下去,也難怪聽聞小新曾經被同學霸凌,他常淚汪汪地、用無辜的眼神問爸媽:「為什麼他們不喜歡我?我又沒有怎麼樣?」
       從長年輔導經驗來看,長期目睹親子衝突的孩子都非常會「察言觀色」,知道大人愛聽甚麼話,盡力做到大人期待的事,渴望關愛也確實得到父母稱讚。事實上,這類型孩子雖然常得到父母稱讚,但並非有真正的自信,因為孩子的「白目」會經常不經意點火,引起誤會或衝突,暴怒的另一方就變成代罪羔羊,更加讓這個孩子在家裡繼續做大,有父母罩著,當然自我感覺良好,但到外面的人際關係就會很順遂嗎?不,當然不是。
       後來,我找機會單獨與小新談談,並與他角色扮演,請他當姐姐,我重述剛剛那句話,讓他感受一下(姐姐躺著也中槍)的心情,並示範不同的說法:「只說我自己很活潑、不要再扯到姊姊」,他馬上恍然大悟、很有感受並低下頭地說:「喔、喔……我想跟姐姐說對不起。」我很驚訝,我並沒有想要他道歉,但肯定他真的很有智慧,本來就喜歡姐姐,但從不知道這樣說會影響到姐姐的心情,當下媽媽看到小新主動跟姐姐道歉,也感到很驚訝,不清楚小新做錯了甚麼,我主動分享剛剛這段歷程,請父母肯定孩子想主動修復姊弟關係而付出行動,請爸媽未來可多主動觀察孩子們的互動與說話方式,幫助孩子說:「我……」而不與手足比較,才能培養出真正有自信而不白目的孩子。

林釗伃副執行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