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易說我要什麼的孩子(233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小志跟著媽媽一起外食,媽媽問他:「你今天想吃什麼?」小志說:「隨便。」媽媽想既然這樣,就說:「那吃麵好了。」到了小吃店,吃麵時,卻見小志悶悶不樂,似乎很不想吃。媽不知道怎麼回事,推敲及問了老半天,才知道他今天其實並不想吃麵。媽媽有點生氣:「我想尊重你的意見,是你自己說隨便。我幫你做了決定,你又不高興。那你要我怎麼做呢?」

  現代父母跟以前父母相較下,願意聽及想了解孩子的比例大很多。但是卻也常聽許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說,我怎麼了解呢?就像小志的媽對於今天這樣的結果,其實她並不意外,因為他們的對話常是如此。小志常沒意見,媽媽也就習慣做主,只是像今天偶而會鬧個小彆扭。因為小志在同儕關係裡也有此現象。長期下去,親子關係,還有人際關係都讓媽媽憂心。

  曾有人說孩子的語言就像電報,意思就是常需要解碼才會懂。除了可能是詞彙及語言組織能力還在發展以外;他們有的是不敢說,因為怕說了,大人會不高興。有的則會因過去經驗不佳,覺得說了也沒用,乾脆不要說。有的是不會說,因為長期被安排,漸漸失去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因此一旦讓他想,還真不知道從哪裡裡開始選,或從何說起。

  如何幫助這類孩子說出自己的意見及需求?

  首先,製造大人願意聽的氛圍:  

  多傾聽,少說教,讓孩子覺得說的安心。當孩子願意說,但是可能說的不完整,或辭不答意時,不要急著批評他。可以表達你很想了解他的態度,例如「你說隨便的意思是你還沒想好?或擔心說了我不會同意?還是你今天胃口很好,什麼都想吃?」然後不要急著替他做決定吃什麼,請他想好了再告訴你。另外,從孩子的回答有時也可以洞悉他們是盲目附從,還是真的有自己想法。例如問他「你今天想吃麵嗎?」她卻回答說「好。」這時大人可以澄清「你回答好是認為我希望你吃麵,所以說好。還是你想吃麵?我只是在問你想不想,並不是希望你吃麵喔!」

  其次,培養孩子說需求的能力:

  很少表達需求的孩子,剛開始試著表達想法時,可能仍有點擔心,或不知從何說起。有的一開始不容易說「要什麼」,但相對的,表達「不要什麼」卻較容易。所以面對這樣的孩子時,不要一下子就從問答題開始,例如「你要吃什麼?」這類範圍太廣的問題。可以先從是非題開始,例如「你要吃麵嗎?」「你要吃飯嗎?」下個階段,則可進行選擇題,例如「你要吃麵,還是吃飯?」等到你覺得孩子越來越敢表達時,就可以問「你要吃什麼呢?」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可以先給一個範圍,例如「我們晚上要去某某餐廳,(或去某夜市),你想吃什麼?」然後再次縮小範圍,到了餐廳,遞給他菜單,讓他勾選。或告訴他,「夜市有你喜歡吃的……,你想吃什麼?或是你想去哪邊看了再做決定?」

  吃完後,可以聊聊對於他今天選的食物他滿意嗎?喜歡跟不喜歡的想法?有些新的經驗,可以當作以後選擇的參考。這些都是增進孩子了解自己、說出需求及學習做決定的機會。

  最後,增加孩子說了有效的經驗: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意見或需求時,如果在合理範圍,盡可能提供他們滿足的機會。讓他們對於自己的表達有信心,也增進對他人的信任度。當然,不可能他們說什麼都會被同意。此時,除了讓他們知道理由外,也告知什麼情況之下可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是他們說錯了。

  對於一個不常表達自己需求的孩子,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就像學習一項新的技能,需要練習,也需要時間,而若再能有大人的鼓舞,那就更能加速學習的成效了。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