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給媽媽的禮物(240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今年我過了一個不愉快的年。除夕那天大家忙著祭祖,小嬸三歲的女兒突然跑出來要媽媽抱,婆婆趕她去找阿公玩,她不願意,緊抓著媽媽,婆婆生氣說:「小孩子不聽話,阿媽不喜歡妳,妳回台北。」她瞪著婆婆,婆婆更生氣,對小嬸說:「我們家的小孩個性不會這麼倔強,妳現在管不住她,以後妳就知苦。」我聽到這些話眼淚忍不住就落下。

  我的眼淚除了同情小嬸,也在追悼過往的挫敗經驗。公公和我老公、小叔都是良善的人,一切聽從婆婆的主意。有時我只是說實話,但和婆婆想法不一樣,她就會板起臉孔,不然就說些不留情面的話,這時先生就會陪笑臉安撫她,對於這樣的互動,我很難接受。我最受不了的還有左鄰右舍的親戚,他們常拿小孩互相比較,接著批評、恐嚇,老公說:「妳是長媳,我們女兒又是第一個小孩,大家難免關注多些。這些長輩都是豆腐心、刀子口,妳不要在意就好,最好少說兩句,這樣就不會有事。」

  以前我女兒也會瞪人,這些年來我努力培養她的口語表達,現在她12歲了,可以自然說出情緒,瞪人的情況變少了,和老師同學的相處也和樂多了。一年總有幾次的家族聚會,我不喜歡只能看著小嬸的女兒被婆婆那樣說,我可以怎麼辦呢?

  妳似乎感同身受小嬸在婆家時孤獨的心情,更讓我感動的是妳對教育的遠見,妳接受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幫助她學習以語言和人溝通,讓她在人際間有能力了解別人,也幫別人更容易了解她,看到女兒的成長,妳一定喜悅萬分!妳的小嬸能有妳的支持和妳女兒成長的見證,在為人母親這條路上並不孤獨!

  為了不讓「婆婆PK小孫女」如此的場景重演,事先預防比起事後補救較不傷感情,妳可以這樣做做看:

一、支持小嬸:小孩黏媽媽是自然的事、孩子還沒學會以語言表達情緒前,都會脾氣、瞪人,我女兒也是這樣長大;婆婆的說話,不是針對某個小孩,我的女兒小時後也常被這麼說;剛開始我也很擔心女兒是不是有問題,後來我自問「我想教育出什麼特質的小孩」,慢慢教,孩子會一天天成長。

二、分享和先生合作的經驗,如:告訴先生過年媽媽很忙,為了不讓老人家生氣,要請先生負責陪孩子,如:帶她去外面走一走、陪孩子玩喜歡的玩具、說故事給女兒聽。

  在我們的文化中,媽媽的功課不只是教育孩子,更大的挑戰是要面對身邊親朋好友「好意」的建言或過來人的忠告,面對他人評價的眼光,媽媽可以如何因應呢?我要送給天下的媽媽一個禮物-補夢網,這是北美印地安蘇族的護身符,印地安小孩做惡夢時,父母都會在其床頭上掛一個捕夢網,象徵性地用來抓住惡夢或惡夢中的魔鬼,不讓孩子受到驚嚇。後來美國一些地區也流傳著這個風俗。願補夢網能帶給天下的媽媽平安、好運,媽媽能穩住自己,在生活中培育孩子健康的人格特質;至於社會人士的意見與觀感,媽媽不妨邀請建設性的部分進入內心成為參考,至於破壞性的內容就留在補夢網上吧!

黃倫芬資深社工師   父母親成長團體(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