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自己麻吉,從跟情緒好好相處開始(232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瞭解自己的情緒反應

  「當傷腦筋的事情找上你的時候,當下的心情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個心情呢?」「這時,你知道你的身體其實會有些特別的反應嗎?」「哪些事你會特別地在意或困擾呢?」「當這些情緒一來的時候,你知道怎麼安撫自己,幫自己不受影響或適當地表達嗎?」

  親愛的大人們,你曾經想過以上的問題嗎?這些問題,容易回答或容易做得到嗎?如果在你腦中需要些許時間的思索,你是否想過容易以本能行事的孩子們,他們更沒有機會去感受或思考這些問題哩。

  大人們或許會疑惑:「我都教他要好好說或去告訴老師,也不是沒教育過這些事啊?」是啊,但是在身心裡有那麼多原始本能在衝撞的孩子,若不熟悉或無法掌控這些感覺時,要他們隨即進入社會化模式~適切地表達~是不容易的事。

★把人與問題分開

  更何況有些時候,當孩子情緒一來呈現不適當的表達方式時,明明是想幫忙孩子學習用適當因應方式的大人們,不知不覺中這樣的話語就會出現:「你就是情緒不好啦!」「你怎麼這麼愛哭呢?」而孩子也在不知不覺中認定我是個有問題的人。也或許,並不需要這樣的話語,分化能力不佳的孩子,當因為情緒失控有不好的後果時,他們隨即就會認定「我真是個糟糕的孩子!」把「情緒一來時,不知如何表達的人」認為是「情緒不好的人」,這種把遭遇的問題與個人價值劃上等號的連結,會讓孩子陷在自貶、及無法自我控制的負向想法中。他們需要瞭解:我遇到了一個問題~不會控制我的情緒,為了避免有不好的後果或想跟朋友玩得愉快,我要學習怎麼控制我的情緒;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是可以解決的,我也會找到我的方法。

  這麼一來,人跟問題分開了,孩子不會跟問題扭成一團,自然可以用相當的距離來看待問題:什麼時候它會出現、通常我都怎麼做、結果怎麼樣、不想這麼做還可以怎麼辦、若不理它又會怎麼樣……。當掌握了整個問題的起始脈絡時,孩子自然漸漸地取回了掌控感,有能力召喚或抓取問題。

★接受壞情緒,聽聽它要告訴我們什麼事

  有些時候,孩子也會誤解大人的斥責是要他們不能夠有壞脾氣,這時候他們需要接受人有好情緒也有壞情緒。好情緒上來,充分地享受它;壞情緒一來,聽聽看它有甚麼話要告訴自己:害怕是因為被什麼事威脅了呢?憤怒是因為受到什麼挫折或感受到什麼不平了呢?難過是因為遭受了什麼損失?妒忌是擔心被誰取代呢?當學會聽到壞情緒要告訴我們的事,就能夠不被壞情緒所控制,知道要怎麼安撫自己甚至自我主張。

       在這次的營隊中,首要的第一方向即是幫忙孩子慢下來,與自己的情緒打招呼,瞭解自己的情緒並接納自己的正負向情感,甚至學習跟湧上來的情感相處。這麼一來,能夠熟悉情緒並且掌控情緒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有智慧,當然也會喜歡自己。而當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情感,對於別人的心情就容易有共感,人際間的合作性才能開展。

       竭誠地歡迎想學習跟自己的情緒好好相處,也想跟自己更麻吉的孩子一起加入情緒誠實、聰明出招人際夏令營。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  兒童成長團體(國小學生)  親職教育電話諮詢   【FB粉絲團頁】 支持友緣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