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職101問~月刊241-260期

放下標準答案,親子更融洽(252期)

這一天我帶著三位孩子一起玩。菁菁自己一個人玩著神奇寶貝的模型,仁仁和言言在一旁隔著楚河漢界相互廝殺著。下完一盤後,仁仁和言言也來到菁菁這裡看神奇寶貝。身為寶可夢的狂熱玩家,言言一看見小火龍的模型,就立刻一把抓到手中,說「我要這隻!」並開始細數他抓這隻神奇寶貝的事蹟,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這隻小火龍是菁菁擺在自己前面要玩的。
菁菁並不甘於讓自己吃虧,立刻大聲抗議:「欸,那隻是我要玩的欸!還給我啦!」
在一旁的我心中相當贊同菁菁所說的:沒錯呀,菁菁一直都在玩神奇寶貝,言言怎麼可以一過來,就把別人正在玩的玩具拿走呢?我暗自希望言言盡快「回頭是岸」,把小火龍先還給菁菁,如果真的很想玩的話,再好好地跟菁菁借。接下來最好是菁菁也能「寬宏大量」地借給言言玩,這樣大家就相安無事了。

More

看見孩子的人際不足(251期)

假日我和先生帶著二年級的兒子回婆家,下午吃過飯後,兒子和兩位堂哥去公園玩,但是回家後堂哥就不讓兒子進他們的房間,婆婆很生氣說當哥哥的人怎麼可以聯合排斥弟弟,大嫂找孩子了解了一下狀況,原來是孩子們一起公園到是為了抓寶可夢神奇寶貝,但是堂哥覺得我兒子很煩,一直問「那是什麼寶貝」或說:「不能邊走邊玩」「這樣被警察抓到要罰錢」,他們不想跟一個不懂又囉唆的人在一起。婆婆一聽更生氣,說大嫂就是這樣寵孩子,孩子每天拿著手機不放,平常吃飯不專心吃、叫他都不回應…,氣氛很緊張。看到兒子失望的臉,我很心疼,兒子應該是第一次看到神奇寶貝,很好奇才一直問。我不希望孩子接觸3c產品,平時也只有周末才開放電視,兒子聽話、守規則,在學校也會糾正同學不當行為,說什麼警察、罰錢是我平常就會那樣說。我是不是太嚴格了呢? 我也覺得對不起大嫂,害她被罵。

More

別扣大帽子(251期)

旁人是孩子認識自己的重要訊息來源。孩子因為生活經驗較有限,對於週遭的人事物經常需要仰賴身旁的人提供解釋,做為他們瞭解世界的線索。就如同小孩子不會剛出生就知道路上有四個輪子、速度快的物體叫「車子」,坐在裡面可以比較輕鬆地到其他地方,孩子也不會一生下來就知道:不承認自己做的事情叫做「說謊」、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他的東西叫做「偷竊」、看到認識的人沒打招呼叫做「沒有禮貌」……等等。孩子對於自我的認識也一樣,需要透過別人的眼光來瞭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人。當孩子幫助別人時,受到幫助的人開心的反應、旁人的讚許,都會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好的、被肯定的。而當孩子哭鬧時,旁人的不耐、斥責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好、不受喜愛的。也就是說,旁人怎麼回應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會怎麼認識自己。而孩子生活最重要的「旁人」就是家長。

More

串連父子情(250期)

我娘家媽看不慣我先生對兩個孩子大小眼,上一秒才大聲罵老大,轉眼對老二就笑笑的,老人家說這樣很傷老大的自尊心,要我說說我先生。我知道我媽說的是真的,我也有這樣的感覺,但是又覺得不能完全怪先生,這一切和兩個孩子的個性有關,如:爸爸要老大收拾玩具,老大理由一堆,不是說等一下,就說:「又不是我一個人玩」、有時還裝作沒聽見,老二很精靈,很快就去收拾。我知道老大小時後是媽媽帶大的,她對這個孫子特別有感情,但是我不希望她誤解我先生,因為先生也會陪兒子騎腳踏車。我也很希望父子關係能好一些,我該怎麼辦呢?

More

孩子講都講不聽,怎麼辦?(250期)

「明明就已經跟孩子說過好幾次這件事不能做了,跟他解釋原因,孩子也點頭說知道了,但為什麼下次他還是做一樣的事呢?用好好說的沒有效嗎?真的非得用打罵的,孩子才會改嗎?」
相信在理想狀況下,多數的家長都是想要好好溝通的。只是如果沒有妥善運用的話,單純口頭說服的方式通常很難有效改變行為,因為人的行為經常會跟所知道的道理有落差。有些我們明知道不太恰當的事,像是吃垃圾食物、一直滑手機、發脾氣……等等,都還是經常忍不住去做。因此除了說道理外,我們同時需要引導孩子學習用正向的行為來替代舊的習慣。請參考以下的方法:

More